耶律铸
𩥮:古代的头盔。𩥸(ù):马笼头。箭:这里指弓箭。突厥三台:突厥可汗帐幕前有三面高台,象征天、地、水。三台之间有一道矮墙,是突厥可汗居处。三台周围还有毡帐和毡室,供可汗及其妻妾、大臣居住。 恰似征西小月氏:突厥首领自称“大贺咄罗”,意为“征西小月氏”。 笑说汉家将野战:在突厥可汗帐幕前,突厥人常常以夸耀自己国家的军力为乐。他们指着三台和毡帐,向唐使者夸耀他们的军力。意思是说
注释: 未应一吐明月珠,便欲延光万千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结袜的袜子还没有来得及吐出明月般明亮的珍珠,就想要让它延续千万年的时间。 诸吞枭獍剪鲸鲵,直蹴昆仑过西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结袜的袜子就像吞噬了枭王和猛虎、剪断了巨鲸和大鲵一样,直接一脚踢过了昆仑山,穿过了西方的大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结袜子的形象,这个结袜的袜子不仅有着强大的力量,还有着无尽的寿命
注释:五凤声中,白日光升腾而起,牧野之上,一片荒凉,昏暗无色。我怀着精诚之心,感激地致以师礼,犹如叱咤雷霆一般,使天地都为之一震。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虔诚求学的诗。首句“五凤声腾白日光”,用凤凰的鸣叫声来比喻读书声音,象征着学子们勤学苦读、渴望成才的心情。次句“牧野昏荒惨无色”,描绘了边塞的荒芜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边塞战争的担忧之情。第三句“精诚感激致师人”,诗人以自己的真诚和努力向老师求教
【译文】 结陈背南河,指顾望城北。 冠军申号令,谓彼是劲敌。 今朝一战在,有国与无国。 但得社稷存,此命不足惜。 风云为动色,士卒为感激。 奇正遽雷合,横冲奋霆击。 雌雄势未决,忽忽日将匿。 以剑指羲和,挥戈呼天日。 天地有情时,敢乞饶一掷。 貔虎张空弮,搏战到昏黑。 忽焉如海泄,声震裂区域。 对面不见人,何许不追袭。 平明案战所,涧壑尽平碛。 毕贺雪前耻,有力于王室。 拜诏未央宫,哀恳辞封邑。
第一首,金奏 只要把敌人赶到乌水边,不可让军队移驻凤林关。要时刻警惕敌人的毒箭,恐怕他们反咬一口。 注释:乌水:指乌浒溪。乌浒溪在今安徽歙县北。凤林关:即淝水关,在今安徽寿县西北,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关隘,东晋时谢尚曾在此击败前秦苻融。 赏析:这首诗是说,如果只是把敌人赶到乌水边,而不采取其他措施,那么敌人就会利用乌水这一有利地形进行顽强抵抗的,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这种战术
后骑吹曲词九首·吉语 金元时期,诗歌艺术达到高峰,耶律铸的《后骑吹曲词九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本诗以“吉语”为名,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胜利和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景。 诗中描绘了战马奔腾、铁甲闪耀的战场景象,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将战场比作金山,将敌军比作溃散的粉兵,通过回戈霆斗过金山等形象的描写
熊罴此去从天定,枭獍当来自不周。 清一八纮天意在,已教克复了神州。 注释与赏析: - 熊罴:指勇猛威武之兽,象征力量和勇壮。 - 此去:指前文提到的战斗或者任务的执行。 - 从天定:表示一切按照天命行事。 - 枭獍:古代传说中的恶兽,这里比喻那些背叛或邪恶之人。 - 自不周: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的“西王母居不周之山”,不周是昆仑的别名,此处借指无法控制的局面。 - 清一八纮:指整个天下
第一首: 毳幕云罗寒露野,羽旄星属眩雷乡。 注释:毳幕是毡帐,云罗是云朵和罗布交错,形容帐篷的华丽。寒露野,指寒冷的野外。羽旄是仪仗用的牦牛尾毛,星属是北斗七星中的七颗星,这里借指星星,眩雷乡,意为使星光显得耀眼。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游牧民族使者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帐篷、云朵和星星等景象,展现了异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风土人情的好奇与向往。 第二首:
后骑吹曲词九首吉语 元代耶律铸的英勇诗篇 1. 总述 - 陈兵阔里黄芦淀,转战斜车白草𡹬。 - 飞骑星驰穿处月,追亡逐北入沙陀。 - 诗歌赏析及关键词注释 2. 交锋接矢无虚月,按甲休兵定几时。 - 战术与战略的完美结合 - 分析诗歌中的战斗策略和军事部署 3. 计日必须闻吉语,敢先期献凯歌。 - 胜利的预感与勇气的展示 - 探讨诗歌中的士气激励和战斗决心 4. 金山 黄花堆上冷云闲
注释:磨崖金字昆仑颂,勒石银书逻逤铭。 且述要知方略在,圣人不战屈人兵。 译文: 昆仑山的石壁上刻着赞颂的诗篇,山脚下有镌刻的银书和铜铭。 这里简要叙述了古代战争的策略,即圣人不用战争就能使对手屈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昆仑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古人在昆仑山留下的石刻文字。诗中通过赞美昆仑山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昆仑山石刻文字的描写,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