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宽
【解析】 本诗的译文: 桐江的景色乍启篷窗,就如那烟波浩渺,让人顿时神清气爽。 青山横亘在江岸之畔,犹如千叠螺蛳;白鹭冲波,好似片片玉流。 太阳在天空玩弄行云,栖息在树梢之上;风儿将疏雨吹过船头。 越中风光无限美好,想尽情去探索,却留不住。 【注释】 桐江:即富春江,发源于浙江省江山市西南的武夷山北麓,南流入钱塘江,全长240千米。 烟景:指江上的云雾。悠悠:形容烟霞缭绕的景象。 隔岸青山
【注释】紫陌:紫色的小路。联镳:骑马并行。天将一雨:天上将要降一场雨。西溪:西面小水坑,这里指钓鱼台附近的小溪。樊笼:囚禁鸟兽的笼子。 【赏析】《春暮游西郊过钓鱼台遂至赵氏庄居留饮》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他游览名胜古迹后,在赵氏庄饮酒作乐的情景。首联写春日出游,颔联写游历钓鱼台,颈联写赵氏庄的景致,尾联抒发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解析】 “柳塘”句,描绘出一幅百鸭群游的春景画卷。“石田”句,点明画家名号。“霜毫”句,写画家用笔如霜般细腻。“锦云”句,写画中花鸭如锦云一般绚丽多彩。“白莹”句,写画中鸥鹭因白鸭而猜忌。“菰蒲”句,写画中山青水绿的景色。“正怜”句,写出了画家的清高。“洞庭”句,描写的是湖泽之景。“甫里先生”句,点明画家得意时的状态。“我家”句,交代自己与画家的关系。“毸毸”句,写画中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样子
【注释】: 1. 五月十一日晚坐纳凉漫书:五月十一日晚上,坐在楼中乘凉,写这首诗。纳凉是夏天的习俗,用“闲”字写出了当时天气炎热的情况。 2. 小楼阛阓中:小楼位于繁华的街道上。 3. 炎日如火炽:炙热的太阳像火一样灼热。 4. 偶兹西窗雨:偶尔下起了一场西窗的小雨。 5. 开襟涤烦思:打开领口,让清凉的风驱散心中的烦恼。 6. 晚色兼新凉,随风一时至: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凉爽也随着微风而来。
【注释】 团团:圆。 浩浩:广大无边。 万里:指天地广阔。无片云:没有一片云彩。 碧色:青色。 开樽:即“开樽觞”,泛指饮酒。 庭除:庭院。 轩豁:宽敞明亮。 佳友:知音朋友。 零露:初秋的露水。 惨澹:凄清暗淡。 肴核:菜肴果品。 盘礴:悠闲自在,放荡不羁的样子。巾帽:头饰,指帽子。 庾楼:晋朝庾亮在武昌修建的高楼。足谈赏:足够供人欣赏的。 谢赋:南朝宋谢灵运写的《拟山园露坐诗》。深批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万山苍翠、溪水潺潺、瀑布飞泻等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自青田至处州一百五十里溪行(注释:从青田到处州的一段路程,沿途有一百零五里的溪流) 万山苍翠中,一道开涟漪(注释:群山苍翠,一条小溪在山间蜿蜒流淌,激起涟漪) 棱层削璚玉,委曲盘蛟螭(注释:山石棱角分明,如同雕琢的玉石;水流曲折盘旋,仿佛有蛟龙在盘绕) 山势折复旋
注释: 细雨洒满山林,孤云映衬着山峦。 何处是归家的船呢,我依偎在江边小阁。 赏析: 首句“细雨入林深”,描绘出一幅幽深的森林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第二句“孤云映山薄”,则通过孤云映衬出山峰的薄雾,形成一种空灵、淡远的意境。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感觉。 第三句“何处是归舟”,则将视角转向人的生活,询问归家的船究竟在哪里。这里的“归舟”既指回家的船只
注释: 会心不能留,正坐微名缚。 日脚隐平芜,暝色带归鹊。 扰扰驰巾车,低头愧猿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人之作。诗人对朋友的来访十分欣喜,但因自己的微名而感到束缚,因此无法留住。 首句“会心不能留”,表明了诗人与朋友相见时的心情。“会心”指双方心意相通,彼此了解;然而,由于“不能留”这一原因,使得诗人无法长久地留在朋友身边,只能通过书信、诗歌等途径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祝愿。 第二句“正坐微名缚”
蝶恋花 题花鸟图 香雨新施膏沐了。 睡思朦胧,不管雕阑晓。 宿酒渐消红晕小。 梦魂何处巫山杳。 无数间关枝上鸟。 报与花神,昨夜春多少。 惊起无言情悄悄。 腰肢又被东风恼。 注释:在细密的香雨中沐浴过后,我仿佛还带着一丝迷糊和疲倦。我倚靠在栏杆旁,看着窗外的景色,但内心却是一片茫然和迷茫。不知不觉间,我喝下的酒已经逐渐消散,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红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诗不离题”的原则,既要紧扣题目,又要不拘泥于题目。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七绝的每一句进行注释,并赏析其内容。 首先看注释:题卢沟晓月图(图)——题画诗,写景抒情。银河半落长庚明,城高万户皆鸡声(城:指北京的城楼;长庚:金星名;银河、长庚都是指天上的星星;明:明亮;万户:指京城里无数的人家;鸡声:雄鸡报晓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