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邦琰
【注释】 郭金吾:指唐代诗人郭震,字元振。 草桥:地名,位于今陕西岐山北。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别墅:别墅是供人休息游玩的园林住宅。 川原:川原是平原的意思。 疏林:稀疏树林。秋晖:秋色,指秋天的阳光。 花外源:指源头之外。源,水流的起点。 渚:小洲,小水湾。泛:浮渡。 翠羽:青绿色的羽毛,这里代指竹叶。 红衣:荷花的花苞。 尊(zūn):酒器。 江湖兴:意指游历山水的乐趣。 白马:马
移居张元易朱汝修过集得花字 天涯何处不为家,渐见东风换物华。 开径却惭非蒋诩,谈经真喜得侯芭。 云移双阙来新月,雪霁千门集暝鸦。 容易他乡成酩酊,灯前犹自问梅花。 注释: 1. 天涯何处不为家:在天涯海角的地方,哪里不是我的家呢? 2. 渐见东风换物华:逐渐地看到春风带来了万物的变化。 3. 开径却惭非蒋诩:我走在小径上,但感到惭愧,因为我不是蒋诩那样的贤人。蒋诩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贤士,以德行著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理解诗的内容。再从炼字、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小金山送黎秘书还朝(其一) 高台聊赋别,诸子更相从。水落潮痕出,云开树影重。 渔歌回曲浦,僧磬度双峰。惯识江湖意,无论去住踪。 【译文】 在高高的台上略作告别,大家纷纷离去,我在这里与他们分别。 水落潮痕露出,云雾散尽后,树木的影子更加清晰了。
【解析】 此诗为作者访友之作。首句“白首尚为郎”点明时间与身份,表明诗人年事已高而志气不衰;二、四句用典,“大雅”指孔子,“东方”指周公旦;五、六句写景抒情,“紫阙”指皇宫,“青箱”指书箱,这里借指朋友的书房;七、八句写人,“君自得”意为“君有所得”,指友人在读书中有所领悟或有所收益;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句,“不是学空王”意为“不是效法空王”,意谓“吾友”不以权贵之身而学佛,而是勤于学问。赏析
碧云寺 路转丹梯远,苍茫听午钟。 莲花随地涌,宝树自云封。 日映毫光现,烟深塔影重。 谁知人境内,亦有竺乾峰。 译文: 山路蜿蜒至丹梯尽头,远处苍茫中传来午钟声。 莲花随着大地涌动,宝树高耸于云霄之中。 阳光映照出毫光闪烁,浓烟缭绕中塔影重重。 谁能知道,人世间竟有竺乾峰的美景。 注释: - 碧云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 路转丹梯远:形容山路曲折蜿蜒,通往远方。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漠漠荒台辇道平,居人犹指旧时名。 注释:“漠漠(广阔的样子)荒台(荒凉的台),辇道(皇帝的车马通行的道路)平,居人(居民)犹指(仍然指向,提及)旧时名。” 赏析:描绘了一座荒芜的台,车马之路已经平坦。居民们还常常提起曾经的地名。 2. 并吞百粤迷秦垒,箕踞三关阻汉兵。 注释:“并吞(吞并之意)百粤(泛指南方地区),迷秦(迷惑、占领)垒
注释: 飞来寺:位于江西庐山,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何年梵刹开中宿:指何时建造的寺庙。梵刹,佛塔;中宿,即中天。 石磴跻攀紫翠重:指登上石阶,攀登上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峦。 槛外江光回绝壁:指窗外的江水反射在绝壁上,形成美丽的景色。 尊前云气薄长松:指在座前的云雾弥漫着松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放歌只合招黄鹄,说法应知听毒龙:指放声歌唱时,只有黄鹄能听到,说法时,只有毒龙才能理解。
越王台 谷口鸣钟午,招寻兴倍殷。 径荒馀竹色,碑暗落苔纹。 花隐龙池树,人归鸟道云。 且移溪上席,小酌把兰熏。 注释: 1. 谷口鸣钟午,招寻兴倍殷:在谷口听到钟声响起,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兴奋。 2. 径荒馀竹色,碑暗落苔纹:小路已经变得荒凉,只剩下竹子的颜色;石碑也因为时间久远而显得暗淡,布满了青苔。 3. 花隐龙池树,人归鸟道云:花朵隐藏在龙池的树影中,人们回到了鸟道上。 4. 且移溪上席
碧云寺 肃事祠陵寝,联镳过雁堂。 侵阶知桧腊,酌水识泉香。 宝叶澄秋霁,昙花散夕阳。 坐观鱼跃处,还似在濠梁。 注释: 1. 肃事祠陵寝:指祭祀先祖的祠堂,肃事指的是对先人的尊敬和敬意。 2. 联镳过雁堂:骑着马走过雁形门楼,雁形门楼是一种建筑形式,形状像大雁飞翔的样子。 3. 侵阶知桧腊:踩着台阶上时,知道是桧树(一种常绿乔木)的落叶时节。 4. 酌水识泉香:取来泉水品尝,可以辨别出泉水的香味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描述了作者游览五仙观时的感受。下面是对每一联的分析: 1. 香火千年地,雕台尚俨然。(注释:这里的“香火”指的是道教的祭祀活动,“雕台”指的是古代建筑上的雕刻精美的台阶。) - 诗句描绘了五仙观作为道教圣地,历经千年仍然香火鼎盛、人迹罕至的景象。 - “尚俨然”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历史遗迹依然保持原貌的惊叹和赞美。 2. 轻阴遥度竹,疏雨细鸣泉。(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