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春草 春草蒙茸自满地,敢与花争春。 何苦玉阶下,年年傍锦茵。 舞蝶常留影,鸣虫不露身。 未知南浦上,多少断肠人。 注释: 春草(qióng cǎo):一种生长在春天的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速度。 蒙茸(méng rōng):形容草长得茂盛而杂乱的样子。 敢(gàn):表示勇气或决心。 玉阶(yù jiē):古代宫殿台阶的美称,常用来比喻高官显贵。 年年:每年。 傍(bàng):靠近,依偎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伏虎原为石,虾蟆本是茄: - 关键词释义: - 伏虎: 传说中的一种猛兽,通常被描绘为能制服其他动物的强者。 - 石头: 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实体,常用来象征坚固或不可动摇。 - 虾蟆: 两栖类动物,常作为食物,但在这里可能寓意某种生物或现象的隐喻。 - 茄: 茄科植物,果实可食用,也可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外表。 - 诗句含义: 描述一种力量虽强大如伏虎
【诗句解读】 赋得江清月近人 大江风浪静,片月照孤芦。 龙女初临镜,鲛人正弄珠。 玉盘依远浦,金波荡平湖。 洲明渔火寂,沙白凫影孤。 舟疑泛银汉,魄似濯冰壶。 前路饶灵药,嫦娥愿与俱。 【译文】 大江风浪平静如镜,一片月光洒在孤独的芦苇上。 龙女刚刚来到梳妆台前的铜镜前,鲛人正在玩弄珍珠。 月亮如同明亮的盘子,依偎在远处的河岸,银色的波浪荡漾在平缓的水面上。 河洲上的灯火已经熄灭
翻译版: 初涉罗阳之水,穿越诸峰而登。 夙夜向往名山大川,心中常怀敬仰之情。 至此得以释去尘世烦恼,秋高气爽启程前行。 沿溪行走直至尽头,攀岭力竭也不停歇。 飞泉汹涌,连峰峥嵘峻拔。 石门槎桠,苔径曲折蜿蜒。 花明洞口,木落山骨显露。 谷静猿悲,云深鸟息难见。 此山水之美,实为仙灵之所居。 品尝岭上霞光,赏玩松下月色。 心灵如风,日日潇洒自如;坐观生息,见万物绿意盎然。 寄语欣赏之人
【注释】 1. 朱明:太阳。 2. 霁(jì):雨后天放晴,云开见日。 3. 迤逦(yǐlǐ):曲折连绵。 4. 人烟:人的踪迹。 5. 禅诵:佛寺里的诵经声。 6. 足:满足。 7. 物以无用用:万物都因为无用而被使用。 8. 役役众:忙碌的众人。 9. 谢彼:谢绝它。 【赏析】 此为一首游仙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乘舟过溪桥,寻访古洞,遥望长林,听到禅诵和听到鸟鸣等情景
宝剑篇送梁非馨 宝剑篇,即《宝剑篇》,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乐府诗,内容以咏剑为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剑的赞美和对英雄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 芒砀山中旧龙子,狱底千年睡不起。 宝剑篇中的第一句“芒砀山中旧龙子”,用“芒砀山”来象征一个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地方,而这里的“龙子”则是指那些拥有超凡能力、英勇无畏的人。他们被囚禁在监狱里,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信念,不受外界干扰
这首诗通过对比芍药、牡丹、龙眼和荔枝四种植物的侍女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的看法。下面是逐句释义: - 第一句:“芍药牡丹婢,龙眼荔枝奴。” - “芍药”和“牡丹”是古代常见的花卉,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在这里,它们被比作侍女。 - “龙眼”和“荔枝”则分别是一种水果,通常被视为贵族才能享用的美味。在这里,它们被比作奴婢。 - “婢”和“奴”都是仆人的意思
送梁无畸 士当微贱日,谁不愿知名。 及自都通显,何曾有令声。 浮沉非尔意,穷达见人情。 慎惜前途辙,毋令负平生。 解析 1. 士当微贱日,谁不愿知名。 - “士”:古代对有才德的人的称谓。 - “微贱日”:指年轻时或地位不高时。 - “谁不愿知名”: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愿望是获得名声和认可。 2. 及自都通显,何曾有令声。 - “及自都通显”:指的是随着地位的提升而名声随之显赫。 -
山厨 飘拂烟霭下,曲折小道依山谷蜿蜒而上,乱石磷石间,丛林苍苍。山风吹来,落木萧萧。 译文 山厨新烟火,帘日淡无晖。 曳屣衡门下,临风歌采薇。 原宪贫非病,袁安卧不违。 谁能共妻子,相对泣牛衣。 注释 1. 山厨:指山林中的简陋居所。 2. 炊烟:指柴火燃烧时产生的烟。 3. 帘日:指窗前的窗帘。 4. 曳屣(yì shǐ):拖着鞋子走路,指随意走动。 5. 衡门:古代的一种低矮的门户
【解析】 本诗是诗人留别同游罗浮山的朋友们的赠别诗。首二句,诗人在秋日凉风萧瑟之时,孤身客居江边,思念故人,不禁发出“徒念丹丘近”的感叹。次四句,写景,以对仗工整的诗句写出了远山、秋水的景象。第五六句,写意,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浮云蔽日、江汉无通津的悲苦景象。末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译文: 秋风萧瑟吹动我,我独自来到江边的小洲。 只惦记着那丹山,却忘了和朋友们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