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白云洞 洞口松萝密,白云压枝湿。莫往披白云,恐有蛟龙蛰。 注释:白云洞口生长着浓密的松萝,云雾缭绕,使得白云压到了树梢上,显得湿润而模糊。千万不要去揭开那层厚厚的白云,因为那里可能有蛟龙藏匿,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通过对白云洞口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
山居杂咏 山头凉雨过,一夜溪声急。 向晓下藤床,开门飞泉入。 注释: 山居杂咏:在山中居住时所写的一些诗作。 山头凉雨过,一夜溪声急:山上的冷雨过了,夜晚的溪水流动的声音急促。 向晓下藤床,开门飞泉入:早上起来下了床,推开门看到泉水从空中飞流而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生活景象的诗。首句写山头冷雨过后,夜晚溪水流动的声音急促;次句写早晨起床下来,推开门看到泉水从空中飞流而下
注释:送别时,我站在芦花飘飞的河边,看着水寒花乱开。西风吹过,知道有离愁别恨,于是频繁地为我打着船返回家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送别时的景色和情感。首句“送客芦花水,水寒花乱开”,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芦花在寒冷的水中盛开,仿佛是花在哭泣。次句“西风知别恨,频为打船回”,西风吹过,似乎能听到离别的哀愁和思念,频频地为我打着船返回家乡。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切
【注释】 山风:山间的清风。 飘:在空中飘荡。 白云:指天上的云。 庭户:屋门。 筠帘:竹制的帘子。 呼童:呼唤小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居时写的,描写的是他在山中生活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前两句“山风飘白云,油然满庭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山风轻轻吹拂着,将山上的白云吹得漫天飞舞。这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不禁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后两句“呼童下筠帘
注释: 芦花秋天的江水上涨了,看不到客船归来。 只有云边的大雁,翩翩飞舞向南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句写秋水涨起,次句写不见归帆,三句写南来北往的雁阵,最后一句写雁阵南向。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雁比为人,形象地写出了雁阵在秋空飞翔的优美姿态,表达了思乡之愁
注释:这柿子果实鲜艳,随风摇曳,就像你的心一样红彤彤的。我打算在每片叶子上书写你的名字,以此作为对你一生的美好祝愿和纪念。 赏析:诗人借送柿子给友人以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柿果与朋友的心性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柿子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祝福之情
【注释】 蕉林:芭蕉林。 萧飒(suōsà):凄凉悲切的样子。 淅沥(shī lì):形容雨声细碎而连续不断。 答:应和,相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风秋雨的诗。诗的前两句是写风中雨景:西风吹动着芭蕉树,秋雨正淅沥个不停;后两句是写雨中的虫声与人的心境相呼应:空阶上蟋蟀在鸣叫,寒意逼人,彼此应和,令人感伤凄怆。 这首诗写于初冬时节,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蕉林”为背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默写并翻译句子,能力层级为A。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语段的内容和结构特点,根据内容和结构分析选择题选项。此题要求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是关键词,“茅屋”“秋风”都是关键词;“茅屋为秋风所破”中“破”是关键词,“破屋”和“秋风”是关键词,“茅檐无剪伐”中“无”是关键词。“遥望知君家,门前五柳树”是第一句,第二句是第三句的省略
诗句释义 1 香茅宇 - 此句描述的是一间布置有香茅的屋子,香茅通常具有一种清新的香气。 2. 矶头丹荔熟 - 矶头:指江边的岩石上或河边的石头上。丹荔:一种红色的荔枝,成熟后呈现鲜艳的颜色。熟,表示荔枝已经成熟。 3. 入手异香闻 - 入手:指触摸。异香:与常见的香味不同。闻:闻到。 4. 日暮红绡退 - 日暮:天色渐晚。红绡:红色薄纱。退:逐渐消失。 5. 玉肌持媚君 - 玉肌
注释: 菰渚:一种植物。 芳渚生夕波,寒潭映修竹。 芳渚:香洲,指长满荷花的地方。夕波:傍晚的波浪。 寒潭:冷清的水潭。映:照。修竹:高耸入云的竹子。 幽人:隐士。罢钓还:不再垂钓。 菰米饭初熟:菰米饭已经煮熟了。菰米饭:用菰叶包裹着米蒸成的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一个隐居的人在月光下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享受着菰米饭的美味。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