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诗歌进行逐句的解读,包括词语、句子的赏析等。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作答。 “迢递锦云道”,迢递:遥远;锦云:指织成云状的彩绸,这里指织成云状的彩绸铺成的山路,形容道路高峻曲折。锦云道:织成云状的彩绸铺成的山路。 “琼花间朱草”,琼花:一种名贵的花
诗句解释: 1. “恬园杂咏”与“十一首”:这两句说明这是一系列关于“恬园”的诗歌,共十篇。 - “杂咏”意指这些诗歌涵盖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 2. “凉籁晚飕飕”:描绘了晚上凉爽的声音,如风声或虫鸣,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烟云一飒收”:描述夜晚景色的变化,从朦胧的烟雾到清晰的云彩逐渐消失。 4. “纵予万里目”:表示诗人有宽广的视野,即使身处万里之外也能一览无遗。 5.
诗句释义: “麻姑峰”是这首诗的标题,指的是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境内的麻姑山。 译文: 麻姑峰孤零零地插入云汉中,秀丽的景色凌驾于朝霞之上。 安知洞府里,不有蔡经家? 注释: 1. “麻姑峰”:指中国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境内的麻姑山。麻姑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2. 孤飘插云汉: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独立无依。 3. 秀色凌朝霞:形容山峰的秀丽景色如同早晨的朝霞一样美丽耀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词,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第一句“瑟瑟西风起”,描写了天气的变化,秋风的吹拂使得树木摇曳,给人一种秋意渐浓的感觉。第二句“松房夜掩关”,写主人公在夜晚关上门窗,以避风霜之寒。第三句“月华凉似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如水一样清凉,给人以清冷之感。第四句“河汉在人间”,描绘了银河横亘于天空
山中饶薜萝,底事频促织。 借问黄金笼,如何秋草色。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之中宁静而生动的景象,通过对比“香茅宇”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昆虫,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释: - 梁明府茅冈杂咏:李云龙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 - 其八:第八首,即此诗为其中之一。 - 山中饶薜萝:山中有很多薜萝植物。
【注释】: 桃源洞: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仙源: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莫放桃花红,时人恐知处:桃花盛开时节,人们不知道桃花源的具体位置。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桃花源的神秘和美丽。诗人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人的忧虑。 诗人以“洞府跨仙源”起笔,将桃花源比作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接着,“溪流绕山去”描绘了桃花源周围的自然景观
注释:在赤兰桥外的柳树旁,有一座红色桥,远远地与南塘路相连。迷人的景色吸引了采花人前来,他们徘徊着,舍不得离去。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首句描写了红兰桥的位置,它位于赤兰桥的外侧,靠近柳树,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次句则通过“遥接”两字,展现了红兰桥与南塘路的连接关系,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采花人的美景,他们被迷人的景色吸引而来,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注释:听莺步,聆听黄莺啼叫的脚步声。濯濯柳枝齐,形容春天柳树茂盛的样子。黄莺飞复栖,黄莺时而飞翔,时而栖息。春风正浩荡,春风和煦,气势磅礴。为君尽意啼,黄莺为了表达对你的思念之情而鸣叫。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描绘黄莺在柳树枝头飞翔栖息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句简洁明了,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东风拂动南枝,落日余晖洒满大地。 不是为争新妆,美人今晚沉醉在花下醉意中。 注释: 1. 东风动南枝 - 指春风吹动着南边的树枝。 2. 冉冉 - 缓缓、慢慢地。 3. 残霞 - 夕阳的余晖。 4. 竞新妆 - 争相打扮。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美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柔美与生命力。 “东风动南枝”一句,诗人以东风起笔,生动地描绘了春风拂动南边的树枝的情景
白云洞 洞口松萝密,白云压枝湿。莫往披白云,恐有蛟龙蛰。 注释:白云洞口生长着浓密的松萝,云雾缭绕,使得白云压到了树梢上,显得湿润而模糊。千万不要去揭开那层厚厚的白云,因为那里可能有蛟龙藏匿,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通过对白云洞口的景象进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