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其诗书画皆精,多才多艺。 下面是诗句及注释: 迢递罗山外,官闲但听猿。 - 迢递:遥远。罗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 官闲:指官位闲散。但:只是。猿:指猿猴叫声。 几年嗟凤枳,一日跃龙门。 - 凤枳:传说中凤凰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高位或好职位。嗟:叹息。 - 跃龙门
【注释】 镜园:在今安徽芜湖县。邓玄度:即邓元起,南朝宋诗人。平芜:指平坦无垠的原野。秋山:秋天里的山。苍茫:迷茫。飞鸟:指天上的行云。髯龙:指龙卷风。云壑:云中山谷,指云雾缭绕之处。朝爽:清晨的凉爽。烟村:炊烟袅袅的村庄。夕舂:傍晚时分的劳作。因悲途路客:因此我为那些在外奔波的人而感到悲伤。石田农:种田的老农。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怀。首联“极目平芜外,秋山重复重。”诗人放眼远望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归客为行客”,描述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他既是一位旅行者,同时也是一位思家之人。这种身份的双重性让他在异乡感到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他乡是故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虽然身处他乡,但他的心里始终怀念着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这种情感的反差让诗人更加感慨和忧伤。 第三句“有家悬两地”
【注释】 鸟啼残梦破,窗影正西移:鸟儿的啼声打破残梦,窗外的景物正在向西移动。 草色侵衣带:草色侵入衣服的边缘。 花枝照研池:花枝映照在研墨的砚池里。 遥瞻云外岫,因得画中诗:远远地望着云外的小山,由此得到如诗画一样的美景。 浣女来何处,沿溪唱竹枝:洗衣的姑娘从哪里来?沿着溪水唱着竹枝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镜园与邓玄度同题之作的和作。诗人用“鸟啼”、“残梦”
注释: 韩孟郁招同黄宫谕刘宪副高太守梁韩二明府暨苏梁诸公集浮丘步寅仲韵 为欢方未已,暮雨更相留。 柳絮入诗料,花枝当酒筹。 谈深抽秘检,醉后梦神洲。 莫怪心俱远,萧然自一丘。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由韩孟郁发起的聚会,邀请了黄宫谕、刘宪副、高太守、梁韩二明府以及苏梁诸公。在浮丘步寅时,大家共同吟咏诗歌,饮酒作乐。诗人对这种聚会感到非常满意,并写下这首诗来记录这次美好的经历。 首联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潘乾父将远游罗浮,诗人写赠别之词,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人远游罗浮山。前两句“罗浮千万仞,回合紫烟深。”描写了罗浮山高峻险要、云雾缭绕的特点。后两句“我昨寻仙去,题诗珠树林。”“昨日”二字表明诗人与潘干父有约,故诗人昨夜曾到访,并在此留宿,今晨告别。“题诗”,即在山林间题下诗句。“珠树”指松树。 【答案】 ① 万丈高山:形容山峰的高耸。② 紫烟
韩孟郁招同黄宫谕刘宪副高太守梁韩二明府暨苏梁诸公集浮丘步寅仲韵 凉风生户牖,一径白云迷。 草阁闻虫语,琪林见鸟栖。 长谣出紫府,缓步下丹梯。 遥望严城上,参横河汉低。 注释: 1. 凉风生户牖:凉风从窗户吹进来。 2. 一径白云迷:一条小路被白云遮住了。 3. 草阁闻虫语:草屋中听到虫子的声音。 4. 琪林见鸟栖:看到树木上的鸟巢。 5. 长谣出紫府:长长的诗歌从紫色的府邸流出。 6.
送卢一清西游 你去寻找西去的路,这里我曾经来过。 一条江水拍打着寒玉一样的山崖,两座青山环绕着翠绿的屏障。 人家住在瘴气弥漫的岭上,蛮族的语言隔着烟雨的汀洲。 离别之后鸿雁迟缓飞向远方,秋江正显得渺茫无边。 译文: 你寻找西去的路,这地方我曾到过。 一条江水拍打着冷如寒玉的山崖,两座青山环绕着翠绿的屏障。 人家居住在瘴气弥漫的岭上,蛮族的语言隔着烟雨的汀洲。 离别之后鸿雁迟缓飞向远方
【注】稚谟:指冯稚谟,字文赏,号东堂。山阴:今浙江绍兴。 偶鼓(lè)山阴棹(zhào):偶尔击船而归。棹:桨。 寻(xún):寻找。水竹居:以水为邻的竹舍。 合:聚集。 馀:余留。 留客听啼鸟:留客人在竹林中聆听鸣禽。 呼童唤买鱼:呼唤童仆去购买鲜鱼。 吟眺(tiào):吟咏眺望。 及:来到。春初: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写诗人访友后即兴之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释: 仙山在人境,出郭惬幽寻。 花雨散瑶席,松云结暮阴。 胜情欣有托,酒政雪能禁。 借问三青鸟,何时有报音。 译文: 仙山在人境,出郭惬幽寻。 花雨洒满瑶席,松云结成暮色。 美好的情感可以寄托,酒政能抑制雪花的飘落。 请问三青鸟,何时有报信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韩孟郁招同黄宫谕刘宪副高太守梁韩二明府暨苏梁诸公集浮丘步寅仲韵的作品。诗人以仙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