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 番禺人。 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 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 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 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 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 再依雷峰,一旦豁然
同寓诸夜入蓝田
人当蓝水去,月向蓟门明。 寂寞应吾道,艰难见尔情。 云深茅店路,霜落板桥声。 犹幸临岐夜,山夫伴此行。
晓发杨村
晓月到垂地,残星入半江。 涧云当路白,柳叶向人黄。 豫水三千远,关门十日长。 到时鸿过尽,沙气拥斜阳。
中秋泊济宁
世上中秋节,征人万里情。 可怜一夜月,尽向客途明。 樯入山东影,江流辽海声。 篷头深默坐,细碎问平生。
泊山东界口
多少平生志,天涯一梦穷。 雁声悲处起,鹤影望来空。 樯挂淮阳月,波生海岱风。 忽听乡语转,始忆泊山东。
登九江锁江楼
客行当绝域,楼望倍伤秋。 地坼三吴势,江分九派流。 故山浮自远,近泪落难收。 惭愧蒹葭色,闲闲映白鸥。
阿字,原名释今无,明代诗人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 番禺人。 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 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 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 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 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 再依雷峰,一旦豁然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 番禺人。 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 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 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 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 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 再依雷峰,一旦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