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 番禺人。 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 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 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 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 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 再依雷峰,一旦豁然
灯下读梁同庵上剩师叔书因伤白庵石师
旧札看残烛,遗文惨晚烟。 能将师友泪,洒向弟兄前。 未遂临关志,空为隔世怜。 同人多殒落,吟罢自潸然。
宿南塔
南城宿野寺,北极望云林。 星月还清夜,风尘奈客心。 春光依树浅,沙气绕门深。 多病穷愁集,萧然无好吟。
小除
一年馀五日,万虑到三更。 道力消难尽,诗情感又生。 风当窗破入,灯向语残明。 多少天涯客,那堪共此情。
且过庵
多病无闲兴,虽闲不杖藜。 虎过窗外见,鸟宿枕边啼。 道以支离减,心因曲折迷。 平生多意气,徒自笑醯鸡。
辽阳怀顿修
忆别姑苏寺,分吟尚暮秋。 所经无限雪,频起故山愁。 白草随人短,寒砧带月流。 西南回首处,疑是武昌楼。
到辽阳呈剩师叔
深雪夜行尽,严风昼复吹。 尺书欣已达,稽首竟无辞。 欲话匡山苦,徒令老大悲。 未堪供棒喝,不是汾州儿。
宿三岔河
何处堪投宿,连衣枕白沙。 中宵霜似箭,一夜泪如麻。 掷石投山鬼,穿林起乱鸦。 髑髅常伴饮,谁畏盏中蛇。
宿沙岭遣寓诸先入牛庄
五夜余当至,朝霜尔且行。 欲向好师友,先依难弟兄。 去时生是重,归日死为轻。 河上冰还薄,随人切老成。
本师诞日
师定念游子,遥知父母心。 望云天际远,曝日石门深。 香影浮阶砌,猿声彻野林。 无穷长跪祝,惟有此微忱。
过丰润县
未出卢龙塞,先过丰润城。 日沉千堞黑,月出四山明。 觅寺愁无路,闻砧泪有声。 明朝一百里,晨起又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