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兆龙
【解析】 1.清音楼次大宗伯李老师韵:指在清音楼上作诗应和李老师。次,即次韵,用别人的韵律来写自己的东西。 2.百尺清泉两岸峰:形容山中泉水清冽、瀑布高悬,水声潺潺。 3.层峦终日有云封:形容山峰连绵不断,云雾缭绕,如被云雾覆盖。 4.风前倚杖人疑鹤:形容人在风中拄着拐杖,仿佛变成了一只白鹅。 5.涧底吹箫声作龙:指风吹过山谷,发出的声音如同龙吟一般。 6.浪迹只应随故武:指我像游子一样四处漂泊
同区孝廉启图游石室 不知星子陨何年,岩洞空明势若悬。 好挽石牙窥秘穴,忽从山后达诸天。 厨供野酌寒吹叶,僧送清茶细引泉。 买得小舟寻别胜,蓬壶归路已茫然。 注释: 1. 不知道这颗星辰已经陨落了多少年,岩洞里空明明亮,形势高悬。 2. 我高兴地拉动岩石上的牙状物,去窥探那隐秘的洞穴,忽然间从山后通到天空。 3. 厨房供应野菜酒水,冷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僧人送上清茶细水长流。 4.
注释: - 夏日偕李安国昆仲过集半山楼 - 一雨驱烦暑,楼高纳半峰。 - 应知久变豹,真觉老犹龙。 - 与子成春服,呼童剪晚菘。 - 不妨时抵掌,傲对白云封。 赏析: 《夏日偕李安国昆仲过集半山楼》是一首描写夏日与朋友一起游历集半山的诗。整首诗语言清新,富有哲理,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态度。 第一句“一雨驱烦暑”,描绘了夏日暴雨的景象,用“驱”字表现了大雨带来的清凉感。第二句“楼高纳半峰”
百尺清泉两岸峰,层峦终日有云封。 风前倚杖人疑鹤,涧底吹箫声作龙。 浪迹只应随故武,薄游何处问仙踪。 不因此日探奇赏,谁识深山有赤松
不知星子陨何年,岩洞空明势若悬。 好挽石牙窥秘穴,忽从山后达诸天。 厨供野酌寒吹叶,僧送清茶细引泉。 买得小舟寻别胜,蓬壶归路已茫然
一雨驱烦暑,楼高纳半峰。 应知久变豹,真觉老犹龙。 与子成春服,呼童剪晚菘。 不妨时抵掌,傲对白云封。
卢兆龙是明代的诗人。 字本潜,是明代香山(今中山市)人。他生活在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学艺术极为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诗、书、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卢兆龙作为当时文人之一,其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也反映了个人的审美情感和哲学思考
卢兆龙是明代的诗人。 字本潜,是明代香山(今中山市)人。他生活在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学艺术极为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诗、书、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卢兆龙作为当时文人之一,其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也反映了个人的审美情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