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衡
《为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译文: - 野人闲俯仰,山曲独腰镰。 - 解释:在野地中,闲来无事时,我随意地低头或仰头,山间的弯曲小径旁,我独自弯腰劳作。 - 译文:在乡间闲庭信步,偶尔低头,时而昂首,山间小路弯弯曲曲,我独自弯着腰劳作。 - 注释:野人:指隐居在山林之中的人。俯仰:低头和抬头的动作,形容自由自在的样子。山曲:山间的弯曲道路。腰镰:弯腰持镰,比喻辛勤劳动。
【注释】 耕烟何处好,长傍水云居。 遇雨行无笠,逢人揖带锄。 嘉蔬容易长,蔓草已先除。 更待中田熟,南窗暇著书。 【赏析】 这是诗人在园中的劳作情景和对农事生活的向往之情。 开头两句“耕烟何处好,长傍水云居”,是说:在什么地点耕种烟云缭绕,才是最好的呢?我常常靠水靠云而居。这里“耕烟”指的是田园风光,“耕烟何处好”是说哪里的田园风光最好。“长傍水云居”是指诗人喜欢在靠近水边的云端下住
【注释】 1. 灵洲:指江中小岛。宝陀:指佛教中的菩萨。 2. 渡海分形小:比喻山的外形像渡海的人被分割成许多部分。 3. 遗踪转世多:指僧人留下的遗迹,在世间流传了很多代。 4. 碧浪:指清澈的波浪。 5. 青萝:即青藤,常绿植物。 6. 无端客思难成梦:意思是没有客人的思念很难做成一场梦。 7. 林中起棹歌:在树林里唱着船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观图
初辞中宿山,旋复度皋石。 地灵各护奇,川岳几开辟。 海势从西来,万里肆奔迫。 怒石制波涛,连空锁秋碧。 峭崖争欲坠,幽草缀寒壁。 丹梯不可寻,止望莓苔迹。 篙师习江湖,历险无阻阨。 缓棹青溟间,遐览纵所适。 飞仙去何年,微云天际白
沿溪寻路得闲园,霜后长林叶尚存。 地僻不妨游客少,山深始识野人尊。 池寒水落留孤石,日午烟睛见远村。 坐久欲谈尘外况,鸟依深竹静无喧
冬郊偶出遇晴天,片片霜红积岸边。 老树无名涵古雪,冻禽息影入寒烟。 荷担樵客通危径,拾穗村童度远田。 独有石梁人到少,数声流水自溅溅
古树洲边访钓矶,芦花如雪扑蓑衣。 澄溪雨霁客初到,隔浦云凉渔正归。 水尽征鸿飞远碧,烟空闲鹭浴斜晖。 江鲈斗酒何辞醉,纵有波涛此夕稀
独向灵洲问宝陀,晚晴渔舫系平波。 山疑渡海分形小,僧记遗踪转世多。 风卷夜云开碧浪,霜寒秋水映青萝。 无端客思难成梦,芦苇林中起棹歌
明代诗人黎国衡,字方侯,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生于顺德,并于明唐王隆武元年举人。 黎国衡的作品以七言律诗为主,代表作有《芦花丛里逢渔叟共酌》《度浈阳峡》和《观音岩》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还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黎国衡在明朝时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状况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而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明代诗人黎国衡,字方侯,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生于顺德,并于明唐王隆武元年举人。 黎国衡的作品以七言律诗为主,代表作有《芦花丛里逢渔叟共酌》《度浈阳峡》和《观音岩》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还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 黎国衡在明朝时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状况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而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