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
三山旅夜 独坐本无况,凄凉更旅中。注释:独自坐着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说的,更加感到孤独凄凉。 槛低檐碍月,窗破纸吟风。注释:栏杆低下去,遮住了月光;窗户破了,风吹动纸片发出声音。 邻馆笛三弄,谯楼鼓二通。注释:隔壁的客店里传来悠扬的笛声,远处的城楼里响起了阵阵鼓声。 新荔擘轻红。注释:我端起酒杯随意地喝上一口,品尝着新鲜的荔枝,轻轻一撕,鲜红诱人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光霁阁上晚望的景象。整首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光霁阁晚望 一阁纳万象,危阑俯渺茫。 一阁,即光霁阁。光霁阁,位于江宁(今南京)北固山上,是古代著名的观赏胜地。诗人登上此楼,俯瞰四周景色,感叹自然之伟大。 白沙难认月,黄叶易为霜。 白沙,指月光下的沙滩。黄叶,指的是秋天的树叶。诗人通过对比月光下难以辨认的白沙和易被霜打的黄叶
夏晚江行 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 风蝉声不定,水鸟影同飞。 注释: 1. 行尽山头路,江空带夕晖:走过了山路的尽头,眼前是一片空阔的江面,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 2. 风蝉声不定:风中传来阵阵蝉鸣声,但声音并不固定。 3. 水鸟影同飞:水面上飞翔的水鸟与身影一起移动,仿佛在水中留下一道道影子。 4. 萧散乌藤杖,轻鬖白苎衣:手持一根简陋的藤杖,身穿一件白色麻布衣服。 5. 试呼垂钓者
【赏析】 名不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游历于江西的修真院时所写,是他与崔道者的一次不期而遇。崔道者以丹砂炼制长生不死之药,故称“丹房”。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长生不死之术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淡泊之心。首联描写了崔道者所在的环境:竹门旁长满了青苔,墙下有小丹房。颔联写崔道者炼丹的情景:风定后香烟直上,帘影斜照着月光。颈联写自己煮茶品茗的情景:泉水的味道独特,露水的痕迹也显得分外芳香
解析与翻译: 第一句:“松桂小菟裘,山扉幽更幽。” - 注释:这里的“松桂”可能指代一种高洁的品格或象征;“小菟裘”是古代的一种隐士服装。整体来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和环境的清幽。 - 译文:就像松树和桂花这样的树木一样,我选择了简朴如小菟裘的隐逸生活,我的住所在山中更加幽静。 第二句:“蜂王衙早晚,燕子社春秋。” - 注释:在这里
【注释】 新春:新春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这里指春节时的景象。 余冻雪初干:馀冻是残余的积雪,初干是刚刚解冻的意思。 初晴日骤暄:初晴是刚刚晴天,骤暄是突然温暖的意思。 人心新岁月:新的年月,即新的一年。 春意旧乾坤:春天的气息笼罩着整个世界。 烟碧柳生色:碧绿的是杨柳的颜色,烟是指雾气蒙蒙的天气。 烧青草返魂:烧青草是指春天到了,草木开始复苏,返魂是生命力的恢复和再生。 东风无厚薄
兴福寺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 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 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 松风亦好事,送客出前林。 注释: 1. 兴福寺:这是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的感受和体验。 2. 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因为厌倦城市的喧嚣,所以携带诗词来到此地吟咏。 3. 鸟声山路静:鸟儿的叫声使得山路变得宁静。 4. 花影寺门深:花朵的影子映照在寺庙的大门上,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5. 楼阁庄严界
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 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
银漏迢迢夜未晨,管弦声里绮罗春。 饮阑方拥名娃醉,岂料稽山正卧薪。
堪叹诗翁酒兴豪,醉馀犹复一登高。 西风抵死相摇撼,争奈儒冠裹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