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此题的考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赏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 “君来何节钺,秋到正江湖。”这两句的意思是:您来到我这里有何贵干?我正在欣赏秋江的胜景。 “斗室群星聚,天门二曜孤。”这两句的意思是:斗室四望,群星汇聚;天门二星,孤独而高。 “古人穷抱玉
【注释】 即事六首:指《咏怀古迹五首》中的前三首,此诗为第四首。 纵横:指战马奔腾。 两间:天地。白昼:白天,指光明的世界。 万象:万物。黄尘:黄沙,这里指大地。 江海遂流血:指战死疆场者的血染红了长江和大海。江,指长江。海,指大海。 弓裘:指穿皮袍的人,这里指将军。 招魂谁与赋:指诗人在写这些诗时,有谁来为死者招魂。 酒泪寄青蘋:指诗人在写这些诗时,有谁来为死者洒泪。青蘋,一种植物
诗句解释 - 世路惊投璧:世路上令人震惊的是,有人像玉璧一样被人投去。 - 君才类握珠:你的才智就像握着珍珠一样珍贵。 - 谈经深岁月:深入讨论经典,耗费了无数岁月。 - 垂钓任江湖:如同垂钓,随心所欲地在江湖中生活。 - 落日千峰紫:落日映照在千座山峰之上,天空呈现出紫色。 - 长天一剑孤:长天之中只有一把孤独的利剑。 - 凌风有羽翼:在狂风中,有像羽毛一样的翅膀。 - 与尔立相须
诗句输出: 尺素不相寄,孤雁那可听。 译文输出: 尺素相赠却无法寄达,如同孤雁断肠难听。 注释: “尺素”指书信,古代用以传达深情或消息的小片绢帛。“孤雁那可听”形容孤单的使者难以被听见,比喻消息传递不畅或者情感的孤独。 赏析: 此句抒发了诗人在人日佳节之际,无法通过书信向吴明卿表达深情的无奈与哀怨。诗中以孤雁的悲鸣象征个人情感的失落,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对通信方式的无力感。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袁州时,写给袁州知州李使君的。全诗以离别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知州的眷恋之情。 系鹢殊方路:系船(即停船)于远方的道路。系鹢,系船的意思。 听猿故国情:听见猿猴的叫声,引起对故乡的思念。 关河同泪远:关塞河流都因为离乡而感到悲伤。 杨柳共愁生:杨柳树因忧愁而生发出新的绿意。 揽辔江云暮:握着马缰,站在江边,看着落日余晖映照在江面上。 停车岭月明:停车休息在山岭上
【注释】 “越”,指古越国,在今浙江省。“吴”,指古吴国,在今江苏省一带。“夷歌”,指少数民族的歌声。“蘼芜”,一种香草。“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长驱”,大举前进,指进攻。 【赏析】 《即事六首》,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期间所写,诗中描绘了一幅动乱时期的战争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首联“赤羽遥传越,黄霾近接吴”,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混乱景象
即事六首 坐叹兵机失,兼忧国计存。 干戈在淮海,消息已乾坤。 授钺曾诸将,宵衣独至尊。 定知哀痛诏,早晚下江门。 注释: 1. 即事六首:指作者在任职期间所作的六首诗。 2. 坐叹兵机失:坐着叹息,是因为担心国家的兵事和策略失误。 3. 兼忧国计存:同时担忧国家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4. 干戈在淮海:指战争仍在淮海一带进行,暗示国家战事未停。 5. 消息已乾坤:表示战局的消息已经影响到整个天下
【注释】同心:心意相合。久:很久。羁思:思念。 窥龙剑:指宝剑,传说为秦始皇铸有“龙文”的宝剑。 天长阻雁书:指书信往来受阻。 纷甲鼓:指战乱中到处是盔甲和鼓声。 泣樵渔:指战争造成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哀哭于山林。 祛住:消除、驱除。情兼苦:既悲又愁。奚方:何处。卜居:选择定居之地,这里指决定去留。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友抒怀之作。诗人与友人元美久别重逢,感慨万分。首二句写久别之后
第一首 岂乏青云侣,其如白雪盟。 一分燕楚阔,三见柳梅生。 注释:难道没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吗?可是谁能与你结下生死之交的誓言呢?一分为二,比喻为知己者少,知彼者寡。燕、楚:指朋友。 眼底簪袍计,身前词赋名。 注释:眼前我谋划着仕途生涯,身后却只能留下名声。簪:插在头上的首饰。袍:官员的礼服。 放歌当落日,的的为谁明。 注释:我在落日余晖中纵情高歌,这歌声究竟为了谁而唱?的:语气词,无实义
诗句原文如下: 讵知烽火色,亦到海门东。 九市旌旄立,千家杼轴空。 渔樵新授甲,都护骤从戎。 寂寞江天上,惊看一剑雄。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诗作描绘了战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讵知烽火色,亦到海门东”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爆发时所见到的景象——烽火连天、烽烟四起,战事已经蔓延到了海边的小镇。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震惊和不安。 “九市旌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