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
《题风雨归舟画》是明代刘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原文如下: ``` 狂风横雨满江天,纵有高帆未可前。 别浦宽闲须暂住,莫教吹却钓鱼船。 ``` 这首诗通过描绘狂风暴雨中,一叶扁舟在风雨中前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生活艰难的同情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渔夫的关怀和理解,以及他对渔民生活的深深关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注释】 忆家藏旧书:回忆家中收藏的旧书。 万卷家藏史与经:家中有一万卷的书,包括历史和经书。 翻床毁椟总飘零:翻动书架,毁坏木匣子,书籍总是散乱地散落。 可怜闲杀笺题手:可惜我这样的才子,已经没有机会再为这些旧书题字了。 无复林间拾露萤: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在树林里捡拾萤火虫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代读书人的怀旧之情。诗人回忆家中珍藏的大量书籍,包括历史和经书,他曾经翻遍了书架
注释:湖阴地区微雨过后,水面上弥漫着清新的雾气,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我悠闲地倚靠在船舷边欣赏美景,远处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水色图。首句写湖阴地区微雨过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次句通过“隔浦风来”这一细节,展现了湖面的波纹和涟漪,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第三句则通过“闲凭船舷不归去”,传达出诗人悠然自得、不愿归去的情感。最后一句“绿荷花底看鸳鸯”
【注释】 1.萧子:指作者的朋友。所:处所,这里指朋友的住所。舍:房屋。 2.冲:冲破,突破。甘溪:《太平御览》卷六八引《临海志》:“海盐县有甘溪水。” 3.欲:想要。访:探访。萧郎:代指友人,这里泛指好友。 4.路转迷:道路曲折难辨。 5.闲杀:使……闲废了。 6.栗原西:栗原村西边。 7.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寻访友人时,山雨冲垮了道路,找不到去向的困惑
【注释】 题文溪道院四首其二: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文溪道院的观感。文溪,即文水,发源于太行山,经山西永济县至河南孟州市入黄河。文水两岸风景秀丽,有著名的文水文岩、文峰塔等名胜古迹。文溪道院,就是道教徒修行的地方,位于山西盂县西五里许的一座山上。 雨过池南绿涨肥:下雨过后,池塘南边长满了青葱的草地,积水上涨了,水面上浮着一些水草。 水沉香袅午风微:水底的香花(即荷花)在微风中散发着清香
注释: 印山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居。 莺乱啼:形容春天时鸟鸣声嘈杂的景象。 明发:天亮。 离情祗似池南柳:比喻离别之情像池边的柳树一样柔弱无力。祗似,只是好像;离情,离别之情;池南柳,指柳树在池塘的南面生长,因为风大所以叶子短小而枝条稀疏,这里用来比喻离别之情。 短叶长条未得齐:意思是虽然柳树枝条较短但叶子却长得整齐有序,比喻尽管离别之痛让人心碎,但还是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注释:杜若和蘼芜突然都凋零了,西风把泽国吹得到处都是兰花。 我闲来的时候在竹底拾起了翠羽,月下却不知道清露已经寒冷。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杜若、薇芜的凋零以及兰花的绽放,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无常和生机勃勃。诗人以“闲”字开头,表现了自己的悠闲自得,与前两句的萧瑟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太史是汉魏初的文豪,他的文章如同碧苔般深深守护着九霞书。 我闲来无事,就靠在石上欣赏云月,生怕神光会穿透紫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登揭氏山雨亭观石上虞太史刻字、退池上观鱼而归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太史文章的赞赏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露下石林秋气清,松风尽日带江声。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石林立、秋天的景色。"露下"意味着天气已经非常凉爽,而"秋气清"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气息。"石林"指的是山间的岩石,"露"则是指露水。"松风尽日带江声"则描述了山中松树的松风吹过整日,仿佛带着江水的波涛声。这里的"尽日"表示整天
注释: 天地间的文章,从太初开始就已存在,山河、日月都显得光彩夺目。 闲来无事时,能看到微小处,动植物和飞潜生物都是书中的内容。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天地、山河、日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同时,诗人还通过“闲来看到纤微处”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和发现,体现了他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