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
【注】菊存:指陈公(名菊存)。种菊图:画种菊的图。 杨清溪,杨素的后代,是唐朝初年著名的诗人。 有实家:指李晟(字子野)的家族。 景仰:敬慕、仰慕。 其十八 题李晟寒泉枯木图 野藤枯蘖半苍青,白日秋阴结杳冥。 仿佛潮头风雨恶,群蛟蜕骨海云腥。 【注释】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元勋,死后封为杨氏王族,杨氏子孙在唐朝都官至三品,杨清溪是杨素的后代。 种菊图:指《种菊图》。 野藤枯蘖(niè):野草。 苍青
【注释】 四首:即第四首。出溪:指从溪中出来。可数:可数清。黄叶:指秋天的黄色叶子。闲得无聊赖:形容心境闲适。幡竿岭:地名,在今湖南沅陵县北。大似:很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溪景的诗。首联写浅水白沙,明净可数;深溪黄叶,静静无声。颔联说闲适的心情,如无依托的云彩,漂浮不定。颈联写客心闲适,好像幡竿岭上白云一样,飘飘欲仙。此诗语言平易,意境优美清新
诗句释义:黄泥河的河面被风浪冲击,水花四溅,江水在矶头翻腾,波涛汹涌。中间的航道上不再有来回的船,因为风浪太大。行人闲得无聊,只得躺在船中,看着山中的山峰在暮色中升起烟雾。 译文:黄泥河的河面被风浪冲击,水花四溅,江水在矶头翻腾,波涛汹涌。中间的航道上不再有来回的船,因为风浪太大。行人闲得无聊,只得躺在船中,看着山中的山峰在暮色中升起烟雾。 注释:浪打矶头波放颠:江面上的波浪拍打在矶头,激起巨浪
【注释】 斑竹:斑竹,指斑竹的床。匡(kuǎn)床:以竹为骨架的床。锦石屏:锦绣图案的屏风。宝花:用宝石镶嵌成的花朵。磨衲:僧服。云翎:僧帽上装饰的羽毛。闲:放下。军持:兵器。数:念诵。明珠:佛教经文。记佛经:记录佛教经典。 【赏析】 《题高僧图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之一。此诗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场景来表达他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态度。 首句“斑竹匡床锦石屏,宝花磨衲间云翎”
注释: 李时家:即李流芳,号南麓遗民,浙江会稽人。曾作《题西泠诸山》诗:“我昔游天竺,同登西泠山。山头石壁立,下视江水环。”此处“李时家”指李流芳的别号。罗与敬:即罗隐,字昭谏,杭州人。唐僖宗时,曾任钱塘令。后隐居九峰山,自号罗峰子,有《罗昭谏集》。雪景:即雪中的景色。 译文: 李流芳家住在居庸北边,经常写西山雪里山峰。 似乎回到了旧时的游历天上去,瑶台开遍如玉的芙蓉花。 赏析:
注释: 水面上的水草短,船头有只白鹭悠闲地栖息。 江南千里的风光如此美好,好在绿杨湾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水草、白鹭、江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第一句“水面青蒲短”,描写了水面上水草的颜色和长度。水草是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植物,它的颜色通常是绿色或蓝绿色的,而且生长得很茂盛。这里的“短”字,可能是指水面上的水草相对较短
诗句原文 斸雨迷漫种,排烟羃历生。谁能为溉釜,吾意欲烹羹。 注释解释 - 斸雨迷漫种:指雨水覆盖使得种子无法发芽生长。 - 排烟羃历生:形容烟雾弥漫,生活困难重重。 - 谁能为溉釜:问谁能够灌溉田地(比喻解决困境)。 - 吾意欲烹羹:表达了作者希望有办法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想要烹饪美味的菜肴。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通过描绘东园中雨水和烟雾的景象
诗句:野性自驯扰,不烦施箠鞭。 译文:大自然的本性已经驯服,不需要鞭打和束缚。 关键词解释: 1. 野性:指牛的天性和自由自在的状态,不受人为约束。 2. 驯扰:使驯服,这里指通过自然方式使得牛变得温顺听话。 3. 施箠鞭:施加鞭打和束缚,指人为强制使牛行动或听从命令。 4. 东皋新雨足:指春天刚过,天气转暖,土地湿润,是耕作的好时节。 5. 日上种春田:太阳高照,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光。 6.
注释:嫩叶刚刚展开,新梢还未干透,等到他年沧海桑田,我将它留下作为钓鳌的竿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墨竹的画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和坚韧品质。诗中通过对竹子嫩叶、新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颂扬。同时,诗句中的“留作钓鳌竿”也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冀和决心,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武山十四境 其五 龙王洞》。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一斛岩腰水,灵踪向此蟠。 只言流出洞,长岁不曾乾。 注释: - "一斛岩腰水":指的是在一斛岩的腰部流淌着的水,这里形容水流湍急、清澈见底。 - "灵踪向此蟠":指的是龙王的踪迹在这里盘旋。"蟠"在这里有盘踞、停留的意思。 - "只言流出洞":只是说水流从洞中流出。"言"表示说,"流出洞"是指水从山洞中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