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
【解析】 1. 水南歌:在长江边,有首歌谣唱道:“十年频劫掠,北岸人最苦。”意思是说,自从元朝灭亡后,江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2. 频劫掠:频繁的抢劫。3. 切莫渡江去:不要过江逃跑。4. 北岸人最苦:江北的人民生活最艰苦。5. 十年频劫掠:从元朝灭亡到宋朝建立,共经过了十多年的动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6. 北岸人最苦:江北的人民生活最艰苦。7. 贼来岸下杀:盗贼来了,就在这里杀人。8.
注释:竹子的颜色润泽而娟秀,清冷而怜悯着阴暗。为什么要扫去苔石,来此弹奏琴声呢? 赏析:这是作者题于墨竹上的两首七绝诗之一。第一首咏竹,写其色、其形;第二首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志趣。前两句是描写竹子,后两句则是抒情。竹子的颜色润泽而娟秀,清冷而怜悯着阴暗。为什么扫去苔石,来此弹奏琴声呢?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墨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注释】 扪:用手触摸,攀援。祗:只,仅仅。道:说,讲。难:艰难,困难。 【赏析】 这首诗写山中攀登的艰辛与乐趣。全诗语言朴素,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双溪口有路名‘上天梯’,上有石壁,下有深涧。余尝从其上登高望幽谷诸峰,作八绝以纪之。其八曰:‘引手扪石壁,俯身落林端。’盖言易上而难下也。”诗人登山时,手触石壁,俯身于林端,这是上山;下山时,手扪石壁,俯身于林端,这又是一次上山
【注释】: 南登:在南方登上。龙山亭:指龙山亭的山峰。幽谷风:指深谷中的风。云:指云雾。气:指云雾。不成雨:指不能形成降雨。蒙蒙: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松:指松树。 【赏析】: 首句“南登”点出诗的地点,是南面的龙山亭;次句“北望”点出诗的时间是在早晨;第三句“幽谷风”,写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深谷中风的情景;第四句“云气不成雨”,是说云气虽然浓厚,但终不能成雨;最后一句“蒙蒙散高松”
注释: 离人:指离别的人。 猕猴:即猕猴,一种灵长类动物,善于攀援,动作灵活,体形瘦小。 争聚山谷里:争夺着聚在一起。 木叶:落叶。 秋风夜中起:秋风在夜中吹起落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野景象,离人的孤独与山林的萧瑟相互映衬。诗人通过描绘离人的孤独和山林的萧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注释:子中兄和子彦弟弟一起出游石龙潭,我后来才到,已迷失了山路。 相去忽已远,不知山北南。 他们距离我已经很远,不知道山的北面还是南方。 祗随流水入,尽处是龙潭。 我只跟着流水进去,到了尽头就是龙潭
注释: 登西坑垄下高岭归里良和康志行韵 千步更万步,步入白云中。 独归里良寺,还望紫瑶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上高处之后,感受到的广阔天地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的“千步更万步,步入白云中”,形容诗人攀登的过程漫长而艰难,但最终成功进入云端。这里的“白云”象征着无边界的自由与探索,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渴望。 接下来的诗句“独归里良寺”,则描述了诗人回到家乡的情景
【注释】 子: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人。中兄:即石中兄。字彦,名子中。同游:一同游玩。石龙潭:地名,在今安徽歙县。后至:后来到达。失山路:迷路了的山路。迷:迷失、迷路,这里指山势险峻,使人感到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在石龙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水落仍穿石”,描写了瀑布水流冲刷着石头的情景;第二句“峰回屡隔溪”,描写了山峰曲折回环,常常使行人难以越过的景色
【注释】 团结云亭口:指云亭口一带的地势险要。团结,形容地形险要;云亭口,地名。 驻兵太原洞:驻扎军队于太原洞中。太原洞,地名。 旌旗:军用仪仗或象征军权的旗帜。草间仆:比喻在草丛中飘扬的军用旗帜。 莫遣风吹动:不要让风吹得旗子飘扬起来,表示警戒之意。 【赏析】 《水南歌》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前两句写云亭口一带地势险要,驻兵在此,可以控制全局。后两句写驻兵此地,警惕敌人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注释:主将有命令,团兵守地方。休持一寸草,杀汝弃沙场。 赏析:这首诗是描述军队的严明纪律和战争的残酷无情。首句“主将有号令”,强调了军队的指挥系统和秩序;第二句“团兵守地方”,则描绘了士兵们坚守岗位的情景;第三句“休持一寸草,杀汝弃沙场”,更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