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
似是花砖渍古苔,碧云何意下嵩台。 曹家旧瓦夸铜雀,飞作鸳鸯入梦来。 注释:仿佛是昔日的花瓣沾染了古老的青苔,碧云为何有意落在嵩山之巅?那些曹家的旧瓦曾经夸耀铜雀台的辉煌,如今化作一对对鸳鸯飞入我的梦境。 赏析:这首诗是陈恭尹为严藕渔宫允创作的一首题绿端砚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绿端砚的美丽与神奇,以及它带给诗人的愉悦和感慨。诗人通过对绿端砚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和识记与诗歌内容相关的人名、地名、官职、事件等。解答时先要读懂全诗,理解其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回答。 【答案】 注释:①纱巾:即纱帽,古代官员戴的帽子上常饰以彩色丝带,故称“纱巾”,代指官员。②杜老:杜甫。③烦君多为着须眉:烦劳你为男子多写一些胡须(眉毛)的形象。 译文:纱巾长啸,又向何方而去
【注释】 深山:指幽静的山林。拟:打算,想要。闲身:清闲的身,指画家。画里行:指在画中漫游。柴门:用柴草编成的简易门。无个事:没有什么事情。碧溪:翠绿的水边。寒叶:秋末凋零的树叶。一声声: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描绘了一个深山隐士的闲适生活:在深山之中,有一个人正打算在画里游历(寄闲身于画里行)。他扫去门前堆积的柴草、无事可做,只有碧溪边的寒枝上传来几声清脆的落叶声。
【注释】 题画二首 其一: 真山:指真实的山水,而不是画家刻意描绘的。 须似:应像。 安排:布置。 自佳:自己很好。 借我:借用给我。 壁间:挂在墙上。 悬数日:挂上好几天。 清猿凉月满书斋:清静的猿声和清凉的月光洒满书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所赠画作《秋景》的赞赏之作。首句“真山须似画安排”表达了他对画作中山水的真实感与美感的认可;而“画出如真也自佳”,更彰显了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
【注释】 蜂:蜜蜂。 穿花度叶日纷纷:指蜜蜂忙碌地采蜜,在花间飞来飞去。 出自知时处有群:指蜜蜂知道什么时候该采集花粉了。 独佩秋兰何处献:指蜜蜂独自携带秋天的兰花来到花丛中。 惭卿一食不忘君:指蜜蜂知道人类会感激它所采来的花粉,因此每次采到花粉都会记住它的恩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蜜蜂为题,赞美了蜜蜂勤劳、知恩、无私的品质。全诗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蜜蜂描绘得栩栩如生,既生动形象
蟏蛸(xiáo sháo) 蜘蛛,一种善于结网的昆虫。 独将一面候虫过,饥任微生饱在他。 它只等一只虫子飞过去时,便用它的丝网将其粘住,而那些小昆虫则被它捕获。 蟏蛸的译文:只有一只蜘蛛在等待猎物飞过时,饥饿地等待着微小的生命被他捕获。 注释:蟏蛸,一种昆虫,生活在树上或墙角。它们擅长编织复杂的网。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蜘蛛捕食小昆虫的情景,展现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和捕猎技巧。同时
注释:端溪石的鸲眼部分最精致,龙尾巴般的金色光芒如同星星一般排列其中。它不向人前打开宝匣,而是倚靠在天空中自有一把青萍剑。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绿端砚的精美和独特。首句“端溪鸲眼最精荧”描绘了绿端砚的鸲眼部分最为精致,仿佛一颗明亮的宝石。第二句“龙尾金光带列星”则将绿端砚的形状比作一条龙,其尾巴上的金光犹如天上的星星,璀璨夺目。第三句“别向人前开宝匣”则表达了绿端砚不会主动展示自己的美丽
诗句释义: 黄鹤嵩台伯仲间,东南名胜莫能班。 牂牁小让三巴水,石室奇于大别山。 译文解释: 1. 黄鹤与嵩台的比拟:黄鹤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高洁或才华横溢之人,而嵩台则是指泰山的东岳庙,象征崇高的地位和威严。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虽处于低微之位,但志向远大,有朝一日能够达到如嵩台般的高峰。 2. 东南名胜的比较:这里的“东南名胜”泛指中国东南地区的风景名胜或历史遗迹
【注释】 巧匠:能工巧匠,指善于制墨的工匠。琢翠屏:指用翠绿色的玉石雕琢成的屏风。一泓秋水:指一池清澈的秋水,比喻砚台。闲庭:安静庭院。岣嵝(yóu)绿字:指刻有绿色文字的砚台。遥相待:遥遥等待。细写文章:指精细地书写文章。入汗青:指文章被刻在石碑上流传千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严藕渔宫允题绿端砚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人赞美了绿端砚的精美和书法作品的不朽。 前两句“巧匠何年琢翠屏
【解析】 题绿端砚五首其一: 汉武凌云思欲飞,相如词赋有光辉。 仙人掌上分馀沥,滴露研朱对绿衣。 赏析: 第一句“汉武凌云思欲飞”,描绘出一幅汉代汉武帝站在高处俯瞰着整个大地的景象,表现出他对天下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豪迈、奔放的精神。第二句“相如词赋有光辉”,则赞美了司马相如那才华横溢的词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相如才情的敬佩之情。第三句“仙人掌上分馀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