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应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具体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及用典。“仙姿雪色自相依”,以“双鹤”为比兴,写鹤的仪容之美。“日月笼中影欲飞”,写鹤的体态之美。“同是云天双羽翼”,写鹤的羽翼之美。“长鸣不逐雁行归”,写鹤的精神之美。这四句写鹤之形美、神美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分析: - 晴天一线午风疏:"晴天"暗示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线"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一条细线,即日出或日落时分的阳光。"午风"则是指中午时分的微风,通常较为和煦而宁静。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感觉。 - 钓得秋江二尺鱼:"秋江"指的是秋天的河流,"二尺鱼"可能意味着收获了两条长度适中的鱼。这里的"钓鱼"是一种休闲活动
注释: 风流月色过前津:月夜的风流景色从前面经过。 剩有山泉绕四邻:四周仍然有山泉在环绕。 来客麈谈经夜永:有客人来谈论佛法,一直谈到夜晚很长。 阶除清露湿衣巾:台阶上洒满了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衣服和帽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风景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首句“风流月色过前津”,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第二句“剩有山泉绕四邻”
慧花园杂咏晨起浇蔬路欲迷,偶将双屐向花蹊。 桃源深处何人到,只觉飘红舞大堤。 译文 清晨起床去浇水蔬菜,道路快要看不清了;偶然穿上两双鞋走进花间小径。 在桃花源的深处,有谁来过?只觉得满地落花随风飘扬。 注释 1. 晨起浇蔬路欲迷:早上起来去浇水植物,道路已经模糊不清。 2. 偶将双屐向花蹊:偶然穿上两双鞋走进花间小径。 3. 桃源深处何人到:在桃花源的深处,有谁来过? 4.
注释:我兴致来了就自己种桑麻,感到疲倦时就停下来问酒家。 随意地倚靠着,不知道自己是醒是醉,斜倚在床头看夕阳西下。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诗人的形象。首句“兴来且自种桑麻”,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次句“倦即逡巡问酒家”,则反映了他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第三句“徙倚漫凭醒醉否”,形象地刻画了这位闲适的诗人,他无所事事地徘徊游荡,时而清醒,时而沉醉
【注释】 昭阳:汉宫名,在今陕西咸阳东。 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赏析】 此诗为失宠宫女长门怨而作。首句写景,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次句抒情,表达了思念君王的痛苦心情;第三、四句写往昔入宫时的欢乐情景,抒发了怀念旧日的甜蜜幸福之情。全诗语言浅显,直白如话,却能深刻地表达出失宠宫女内心的痛苦之情
仙姿雪色自相依,日月笼中影欲飞。 同是云天双羽翼,长鸣不逐雁行归。
晴天一线午风疏,钓得秋江二尺鱼。 去换松花三两斗,欲招闲客看葵蔬。
罗应耳,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罗应耳的相关介绍: 1. 生平背景:罗应耳的生平资料相对匮乏,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活动主要发生在明朝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由于缺乏详细的生平资料,对他的生平背景只能做一些大致的推测。 2. 文学成就:罗应耳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共创作了六首七绝。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