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注释: 酒失常遭执友嗔,韬精岂效闭关人。 今朝又共荆高醉,枕上何人谏伯伦。 酒失常遭遇朋友的责备,韬光养晦岂是效仿隐居深山的人。 今朝再次与荆轲高歌痛饮,枕边谁人在劝谏伯伦? 赏析: 此诗为悼亡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酒失常遭执友嗔”,意为饮酒失常被朋友责备,表达了诗人因失去所爱而感到的痛苦和失落。次句“韬精岂效闭关人”,意为韬光养晦岂是效仿隐居深山的人
诗句原文: 齐疆多海鲁多山,风土中和是此间。 济汶黄河三水会,重扃不在穆陵关。 注释解释: - “齐疆多海鲁多山”:指中国山东省,这里以“齐”代表东边,“鲁”代表西边,都是沿海的省份,且地势多山,自然环境宜人。 - “风土中和是此间”:描述的是当地的气候温和、地理条件适宜,因此被称为“此地”。这反映了作者对当地自然条件的肯定和赞扬。 - “济汶黄河三水会”:指的是黄河在济南地区流经,与汶河
伏生亲授济南经,杜甫留题历下亭。 十里明湖成苇荡,百年名士等晨星。 逐句释义 - “伏生亲授济南经”:伏生是西汉时期的学者和儒家经典《尚书》的传承者。他不仅传授了《尚书》这部重要的政治文献,也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中国,教育与文化传承极为重视,伏生在此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将儒家经典的精华传递给了后代。 - “杜甫留题历下亭”: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
【注释】 下泽:地名,在今河北景县东南。素志:本来的志愿。征衣:出征时所穿的衣服。霜筠(yùn)雪竹:竹子上挂着冰霜。钟山:即钟山寺,位于南京西南郊。洒涕:泪如雨下。空吟:徒然哀叹。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首句言诗人本来有去外地做官的志愿,但因年老而作罢,只好留在家乡。次句说,他每年要出外征战,身上总是穿着征衣。第三句写他在钟山上,看到苍松翠竹,披着寒霜、挂满冰雪,感到十分凄凉、寂寞
悲愤五首悼亡室滦州石氏 玉箸双垂便溘然,人言佛果定生天。 如何明达通儒理,不信西方净土禅。 注释:泪珠如泪汪汪下垂,她突然去世了,世人都说佛家有因果报应,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可是您却不相信这种佛教的轮回说,也不信仰西方的净土宗,这真是让人感到疑惑不解。 赏析:此诗写一位妻子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之情。前两句是写她因思念而悲伤落泪的情景,后两句是对丈夫生前不信佛法的惋惜和不满之情。全诗以第一人称叙述
《别陆给事眉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气息的古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诗句,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 诗句原文: 年年带甲满关河,燕市逢君对酒歌。 贞观多贤人望治,马周惭愧负常何。 - 译文: 每年都有战士守卫着边疆,在燕市与朋友举杯畅饮。 贞观年间众多贤臣渴望治理国家,我因无能而感到惭愧。 - 赏析: 01. 年年带甲满关河
诗句:朝雨清尘细不霏,荷簪犀利稻秧肥。 译文:早晨的雨后,空气中的水珠细腻地飘散着,荷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显得锋利而饱满。 注释:朝雨清尘——早晨下的雨使得空气中的尘埃变得非常细腻,没有形成细小的雾气。清尘—空气清新,没有杂质。细不霏——空气中的水珠很小且密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首句“朝雨清尘细不霏”通过描绘雨后的清新空气,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早晨
注释:在江楼的凉风中,我睡得非常香甜,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石头城。我曾经是在这里吟咏歌唱的地方,那时戈船军鼓声声响起,满江州都在回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凉爽的夜晚,躺在江楼上,享受着微风的吹拂和山城的朦胧景色,感到非常舒适。他曾经在这里吟咏歌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同时,他还回忆起过去戈船军鼓声响亮的情景,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 游法源寺题虚心阁:在洛阳东郊法源寺,是武则天所建。虚心阁,位于寺内,为武则天所题。叩关:指登阁。牡丹开,指春初花开。松风:指山中清风。数到旧游常作恶,输公心是不然灰:指多次游览而未做坏事,是因为心中无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游览法源寺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和态度。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登山赏景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注释:竟将四大作禅床,偶听钟鱼出上方。寄语东坡老居士,江山如此莫思乡。 译文:竟然把四大化作了禅床,偶尔听到钟鱼在上方鸣叫。告诉东坡的老者不要思乡,江山如此美好无需思念。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禅床”来描绘四大,用“钟鱼”来描绘佛家之音,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借东坡之口劝勉他不要思乡。全诗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