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奕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如下: 与东丈并桨南归,索余鹪鹩园,诗舟次鹅湖,萧然无事,辄以艰韵成之,政得五首言之不次,冀略之耳 一丘吾未遂,三径尔宁眈。 玄豹山中雾,苍虬江上潭。 卷帘花气入,散帙水光涵。 何日投云壑,相期更结庵。 注释: 1. 与东丈并桨南归:和同乡的友人一起划船回家。2. 索余鹪鹩园:邀请我到鹪鹩园(即鹪鹩阁)去做客。3. 诗舟次鹅湖,萧然无事:乘着小船在鹅湖游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情感态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一区虽近市”意思是:这个小园虽然靠近集市,但并不喧闹。“半亩暗通江”意思是:这小园的面积虽然不大,但与江水相通。这两句写出了小园的静谧。“高柳低城堞,流萍漾绮窗”意思是:杨柳垂得很低,可以望见城墙上的雉堞;浮萍随波荡漾,映入窗前,如在绮丽的屏风上。这句写景,描写了小园中的景象。“窥纶鱼泼泼,饮砚鸟双双”意思是
君怀鸿鹄志,且托鹪鹩巢。 注释:你胸怀大志,就像鸿鹄一样高远;但你也像鹪鹩一样安于现状,寄居在园中。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有宏伟的志向,却也要像鹪鹩一样,安守自己的小天地,表达出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野槿红相映,幽篁翠欲交。 注释:野槿花盛开,红色的花朵在阳光下闪耀;幽静的竹林,绿色的竹叶交织在一起。 赏析: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动静的结合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祐三年(1088年)任杭州通判时写的,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起南归,经过鹅湖的景色,以及他在旅途中的心情。 “会心不在远,人境寄幽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的会心并不需要远离,而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这里的“幽栖”指的是隐居的生活,作者在这里表示他并不需要逃离世俗,而是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夹竹开丛径,穿池灌药畦。”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经过一片竹林
注释: 选地非关僻,为幽胜自添。 短篱藏曲折,片石露锋尖。 茶火轻摇竹,城云半压檐。 此中心便远,何事学陶潜。 译文: 选择的地点并不偏僻,为这个地方增添了一些幽静之美。 短篱笆隐藏了曲折,一块石板露出锋利的边缘。 茶杯上的火焰轻轻摇曳着竹子,城墙上的云彩半压着屋檐。 这里是心旷神怡的地方,何必效仿陶渊明隐居呢
【注释】 山中即事:在山中作的事。晏眠:晚睡。凉生:寒意逼来,天气转凉。四山青:四周的山峰呈现出青色。蝉影:指秋夜鸣叫的蝉声。云光:指月光。小亭:指山中小亭。寂然:安静的样子。太玄经:《太玄经》是道家哲学著作,相传为王弼所撰。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闲静山居生活的情景。诗从傍晚起笔,写诗人夜深不寐,而人未醒来;接着又写一夜细雨洗刷了青山,诗人在清凉月色下读书;最后写诗人独坐小亭,读《太玄经》
诗句逐句释义 1. 日落江风起:描述夕阳西下时,江面上吹起的微风。 2. 天寒海雾迷:天气寒冷,海面上雾气弥漫,视线不清。 3. 岸欹仍削壁:河岸因风力作用而倾斜,岸边岩石像刀削一般。 4. 沙尽更斜溪:沙滩已消失,只剩下一条倾斜的溪流。 5. 野草山山火:山上野草被野火焚烧。 6. 荒村处处鼙:到处是废弃的村庄,偶尔传来战鼓声。 7. 感时伤暮色:感慨时光流逝,心情悲伤。 8. 沉醉任羁栖
【注释】 1. 漂母祠:指韩信曾经投靠过的一位叫漂母的女子所建的祠堂。 2. 为访淮阴迹:为的是探访一下淮阴侯韩信的遗迹,即韩信当年流浪时曾寄宿过的处所。 3. 一饭有遗思:指韩信在贫困中,只吃过一次漂母的饭食,但至今仍留有深刻的印象。 4. 草带王孙恨:草鞋是王孙(贵族子弟)的,王孙因贫寒而感到遗憾。 5. 蝉馀国士悲:蝉鸣是贵族的象征,王孙的哀怨与蝉鸣声相合。 6. 飘零吾自笑:我漂泊无依
惠来晚发 整驾出孤城,中天月尚明。 雪花侵野白,烟树隐林平。 山逐行人改,云从去马生。 传言大陂口,畏路转关情。 翻译: 惠来县(今广东省汕尾市)傍晚启程出发。 刚刚驾车走出孤城,正对着明月在中天高悬。 雪花飘落覆盖了田野,整个大地一片洁白无瑕。 树林里烟雾蒙蒙树木苍茫,隐约可见的村庄和田野。 随着行人的脚步,山势也在改变方向,云朵似乎也跟随着我们前进。 传闻在大陂口有一处渡口
汉帝徵贤日,长卿入洛年。 只应乘遘会,非敢薄云烟。 万里辞亲苦,连枝恋弟偏。 稚儿犹解别,诸友亦相牵。 送送临江浦,迢迢望斗边。 风尘双剑里,云树一杯前。 兔影分行帐,鸡鸣理去船。 寒灯投夜宿,孤桨入云穿。 旅食凭兄在,长途仗仆怜。 过邦非土俗,度岭异山川。 腊去年应改,舟移月几圆。 微名如可就,重聚小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