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
【注释】 我:作者自称,无上进贤冠是说没有高官厚禄,祇带儒生一味酸指只做学问。 蒻笠(ruò lì):用草编成的帽子,古代隐士所戴。 春水:指清澈的水,渔竿:指渔具。 【赏析】 诗的开头就表明自己志向不在求官做大官,而是愿在笔端求知识,像渔翁那样过着清闲的生活,这两句一语双关,既表明诗人的志向,又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桃花春水把渔竿”一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注释】苕溪:今浙江嘉兴西南的秀州。月卿:即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阳关: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赏析】 徐圣可在湖州(今属浙江)任上,与友人相唱和,本诗是其八。 首句“东望苕溪想月卿”,点出了送别之地是苕溪(今浙江湖州市)。苕溪是李白的故乡,诗人对故乡怀思之情自然油然而生。 第二句“尚怀泉石养精神”,承首句而来,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山水、寄情于山水以涵养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是写给峡石老人的,诗人在渡口遇见老人时,被他的才华所吸引。 注释: 1. "白沙渡口" 指的是一个渡口,可能是诗人经过的地方。 2. "须眉" 是指人的眉毛和胡须,常用来代指男子。这里可能是指峡石老人是个男性。 3. "袖角槎牙出好诗" 形容老人的诗歌写得非常出色,就像树枝交错般优美。 4. "扬舲秋水去" 意思是乘坐船儿在秋天的水面上行驶。 5. "共看明月堕琉璃"
注释:在月色下观赏古代的石碑,这碑是唐代贞元年间的遗物,已经埋藏了四百年时间,上面被泥土覆盖缠绕了四百年,摩挲着它十次有九次都看到它的残缺不全。明天一早,就要把它从东西两边分开,还有谁能在月下观赏呢?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古碑”,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和感慨。通过对古碑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同时,通过对“古碑”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
满拟重阳醉菊觞,花时多已过重阳。 年来莫是无知己,未遇渊明不肯香。 我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意义以及其文化背景。 1. 诗句原文与翻译: - “满拟重阳醉菊觞”:我满心希望能在重阳节这一天沉醉于美酒之中,象征性地享受菊花的美酒。 - “花时多已过重阳”:然而,现实中花朵盛开的季节往往已经过了重阳节。 - “年来莫是无知己”:可能这些年没有知己的陪伴,感到孤独和寂寞。 -
【注释】 君玉:徐圣可字君玉。风标:风度仪表,风采。 元丰梦:宋神宗年号(1078-1085),故称。 鹭静鱼寒:形容景色清幽。 【赏析】 此诗是赠别之作,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句“君玉风标世所希”,是说友人的风采,在世上是少有的,足见朋友之贤能;次句“日临小阁瞰清池”,描绘了友人来时,诗人站在小楼上观赏池塘景致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四句“君来已隔元丰梦
注释:我深知你的昭德眼通明,你和他家的交情最深厚。何况你名声远扬,满朝文武都为你倾倒,他们一定会倒屣相迎,笑着欢迎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圣可的美好祝愿和深情厚谊。诗中“昭德”是指皇帝的美德,“眼通明”则形容皇帝的明察秋毫。“君与渠家最有情”则表示诗人与徐圣可之间的深厚友情。而“定应倒屣笑相迎”则是说即使皇帝亲自迎接,也会倒着鞋子迎接,以示对徐圣可的尊重和欢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浓淡云中月吐吞,寒枝惊叶动乌蹲。 - “浓淡云中”形容月亮的光辉在云彩间时明时暗,如同云雾中的明月忽隐忽现。 - “月吐吞”描绘的是月亮的形态变化,仿佛是吐出又吞入,形象生动。 - “寒枝惊叶动乌蹲”描述的是树枝因寒冷而抖动,树叶因风而摆动,乌鸦因惊动而停止鸣叫。 - 整体上,这句诗表达了夜晚月光变幻、寒意逼人的景象,以及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感知。 2.
【注释】: 此州:指黄州,作者任黄州知州时。 斗大:形容地方小。 悭(qiān):吝啬,小气。 足:足够。 王老:作者的自称。 胡湾:在黄冈城外。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情郁闷。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自嘲的口吻,写自己对黄州这个小地方的不计较,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豁达的胸襟。全诗语言朴实、通俗,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意味深长。
注释:元素是苏轼的朋友,当年我们曾一起聚会在子瞻(苏东坡)家,如今山高300层,依然如故。 风流文采徐杨并,所欠宾朋似往年。 译文:元素与苏轼有深厚的友情,当年的聚会依然如此,我们都是风流才情出众的人,只是缺少了当年的宾客朋友像往年那样相聚。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山高300层依然如故的景象,表达了对友情不变的信念。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