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恩波寺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恩波全似海波深”,诗人以大海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恩波寺周围景色的浩渺与深远。这里的“恩波”并非指佛教中的“恩师之恩”,而是指恩波寺所在的自然环境,其周围环绕着连绵的山脉,犹如大海般波澜壮阔。而“海波深”则强调了这一景象的深邃与广阔。 次句“聊傍支流筑小亭”,诗人转而描绘了自己在山涧旁修建一座小亭的情境
【注释】 观政堂:唐玄宗时宰相姚崇建的私宅,后改称“观政堂”。黄少誉:名不详。 妙音:美妙的音乐。 背倚飞楼怀古意:背靠高耸的楼房,怀念过去的历史故事。 面临止水正人心:面对清澈见底的水(比喻心),端正自己的道德。 新:初生;初发。 稚柳:刚发芽的柳树。 厨烟:炊烟。 远:遥远。 分座:坐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观政堂写的,诗中赞美了观政堂的美丽和姚少誉的才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历史
注释 1. 弓刀陌:古代地名,泛指边远地区或战场。 2. 征尘:行军时的尘土,象征战争或出征。 3. 潇湘:湖南的别称,这里指永州。 4. 柳子文章:指的是柳宗元的文章,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 5. 魏公池馆:指唐朝名相魏徵的池馆等遗迹。魏徵是唐太宗时期的著名宰相。 6. 莫生(mòshēng):即陶茂安,这里可能是对陶茂安的一种尊称或昵称。 7. 鲁:这里可能指的是鲁地
注释: 落木寒声晚更悲,斜阳隐隐雾霏霏。 并塘官路青莎合,带郭人家绿树围。 莫遣风霜惊雁字,从教烟雨润凫衣。 接䍠吹动肩楼耸,却下修篁径里归。 译文: 树叶纷纷落下的声音在寒冷的傍晚更加凄凉,夕阳透过薄薄的雾气显得朦胧而迷离。 官道旁边的池塘上覆盖着青青的草,围绕着城外的人家,郁郁葱葱。 不要让风吹动雁群惊起飞翔,让雨水滋润着野鸭的羽毛。 接䍠吹动山头楼阁耸立,我只好下山沿着竹林里的小径回到住处
“缟夜寒辉花雨天,洒空飞羽箭离弮”,这两句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其中,“缟夜”指的是夜晚的皎洁月光,而“寒辉”则强调了月光所带来的寒冷感觉。同时,“花雨天”形容雪花如同细碎的花朵一般飘落,给人一种温柔细腻的感觉。 紧接着的“洒空飞羽箭离弮”,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飘落的雪花比作在空中飞行的羽箭,而“离弮”则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纷纷扬扬的姿态
寄题挹翠楼 胸中磊磈但江山,翠积灵台挹不乾。拂子折时无点滴,杖头转处涌波澜。 收回晚照千岩静,放出灵光万壑寒。我欲登楼聊举眼,乾坤虽大不能宽。 注释: 1. 磊磈:指心胸宽广。 2. 翠积灵台:形容山峦叠嶂,如同绿色的屏障。 3. 拂子:指拂尘,一种用来扫除尘土的工具。 4. 杖头转处:指拄着拐杖行走时,杖尖带动的风浪。 5. 收回晚照:指太阳落山后,天色逐渐暗淡。 6. 放出灵光:形容月光明亮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秋日山中行旅图,后四句写人,描写了一位诗人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写得有情有意有景有色,情景相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马轻人健有秋容”,这是第一句,点明时间,秋天。“人健”即身体健康、精神旺盛。“有秋容”即有秋天的样子。这里用笔轻捷,将人物的动态和神态刻画得生动传神,使读者仿佛看见一位身体强健,精神抖擞的人在秋风中骑马而行,形象鲜明。
诗句原文: 太仓宇宙久陈陈,合与英豪共作新。 修造凤楼须有手,住持乌寺可无人。 千官礼绝三司贵,一士心归万国春。 藉与八风吹六翮,飞腾意度不无神。 注释解释: - “太仓宇宙”指国家或天下。“陈陈”形容历史悠久。 - “合与英豪共作新”意为应与豪杰一同创造新时代。 - “修造凤楼”指的是建设壮丽的凤凰阁。“须有手”表示需要有人来实施。 - “住持乌寺”可能是指主持一座寺庙
林溪中阻风 扁舟西去苦匆匆,底事天回柂尾风。 仓卒未应旗转脚,殷勤聊借浦栖鸿。 半山烟雨骎骎暗,两岸霜林故故红。 得意轻帆休笑我,去来等是一孤篷。 注释: 林溪:指小溪,在山间。 扁舟:小船。 西去:向西行船。 苦匆匆:非常急忙。 底事:何事,为什么。 天回:天上回旋着云彩。柂尾:船舵的尾部。风:指顺风。 仓卒:仓促。 旗转脚:船头转动,表示要转弯了。 殷勤:诚恳地。聊:暂且。 浦:水边,江岸。
注释: 马喜名山去不停,半鞭驰度两峰青。 飞来山鸟能言语,老去江梅尚典型。 溪女半扉撩倦客,野僧三肃上孤亭。 百滩流水苍烟上,倚尽斜阳且更听。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图。首句写诗人骑马登山,不辞劳苦地追求名山胜景;第二句描写山中的美景,飞来山的鸟儿能发出悦耳的鸣声,而年岁已高的江梅依然保持着优美的形态,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第三句写山中景色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