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轻人健有秋容,飞到千岩万壑中。
古殿含风寒佛骨,峻屏揭水注龙宫。
行深野屦沾空翠,睡醒僧檐转晚红。
弹指山川变光景,横江旌吹拥元戎。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秋日山中行旅图,后四句写人,描写了一位诗人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写得有情有意有景有色,情景相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马轻人健有秋容”,这是第一句,点明时间,秋天。“人健”即身体健康、精神旺盛。“有秋容”即有秋天的样子。这里用笔轻捷,将人物的动态和神态刻画得生动传神,使读者仿佛看见一位身体强健,精神抖擞的人在秋风中骑马而行,形象鲜明。

“飞到千岩万壑中”,第二句紧承上句,描绘出一幅群山连绵,层林尽染的秋色图。“千岩”“万壑”形容山峰重迭,山谷幽深,“飞到”则写出了登山的迅速,“千岩”、“万壑”都是比喻,暗写山路之险峻,而“飞到”二字又极言其快速,表现了行人的兴致勃勃和轻松愉快的心情。“飞”字不仅写出了速度,而且表现出一种轻快、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与前面的“轻”字呼应,形成一种声势,使全诗顿然生动起来。

“古殿含风寒佛骨”,“峻屏揭水注龙宫”两句,写到了山上的景色,也是对前面景物的一种烘托。“古殿”,是指寺庙中的大殿。“寒”字既表明天气寒冷,又暗示出庙宇中的佛像历经风霜雨雪,更加显得庄严神圣。“佛骨”一词,既指佛像,又借指佛教。“揭水”指瀑布或泉水,“峻屏”指高大的山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古老的庙宇里充满了寒冷的气息,佛像也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壁上的瀑布如注,泉水奔流直下,好像注入龙宫一样。“古殿”、“寒佛”、“揭水”三组意象,相互映照,构成画面的三个层次:一是远观的寺庙;二是近处的佛像;三是眼前的瀑布。这三者之间,既有视觉的远近关系,也有冷暖的对比关系,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使整个诗句都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气息。

“行深野屦沾空翠”,“睡醒僧檐转晚红”两句,描写了游人的所见所感。“野屦”指旅行时穿的草鞋。“空翠”即空山的青翠之色。“空”字既写出了山色的空灵,又表明游人是在静寂的山谷中穿行。“野屦”既指鞋子的质地,又指行走时的状态(因为穿着草鞋所以脚湿),同时还可以指游人的心境。“沾”字既写出了鞋子被露珠打湿,又表明山中气候湿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深入山中,只见脚下一片青翠的草地;醒来之后,只见寺门两旁已是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山墙。“行深野屦沾空翠”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就是写游人在山中行进时的情景。虚写则是指游人入山后的所见所感。

“弹指山川变光景”,最后一句是诗人的感叹。“弹指”即一弹手指头的时间,这里用来表示时光飞逝。“山川”指的是眼前的山水风光。“变”字既写出了景色变化的速度,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惊喜之情。“横江旌吹拥元戎”意思是说:随着旌旗猎猎的声音,一支军队浩浩荡荡地从江面上过来了。这里的“旌”是旌旗的意思。“元戎”是对将军的美称。“拥”字既写出了军队的威武气势,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气势的喜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转眼之间,眼前的景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壮丽的江山图。

【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日山中游历的情景。首联写景:马轻人健,有秋容,飞到千岩万壑中。次联写景:古殿含风寒佛骨,峻屏揭水注龙宫。第三联写景:行深野屦沾空翠,睡醒僧檐转晚红。末联写景:弹指山川变光景,横江旌吹拥元戎。这首诗写景生动形象,富有韵味,语言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