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莎茁茁水皴皴,红叶黄花各自春。
隔竹歌呼知叟醉,倚松疏懒见僧真。
有时柏子捎衣落,无数松枝刺眼频。
山顶斜阳才惨淡,草颠多露已横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乱莎茁茁水皴皴,红叶黄花各自春。
- “乱莎”指的是杂乱无章的沙地,”茁茁水皴皴”描绘了沙地因湿润而生长出茂盛的景象,同时”水皴皴”也暗示了湖水在风中荡漾的样子。
- “红叶黄花各自春”中的”黄”和”红”分别指代秋天的落叶和花朵,这里通过色彩对比,表达了秋天的丰富与美丽。
隔竹歌呼知叟醉,倚松疏懒见僧真。
- “隔竹歌呼知叟醉”形容在竹林中传来的歌声让人感觉老人已经沉醉其中。
- “倚松疏懒见僧真”则描绘了僧人倚靠在松树上的样子,显得悠然自得、不紧不慢。
有时柏子捎衣落,无数松枝刺眼频。
- “柏子”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果实,也可能是比喻松果。它被风吹落的情景被形象化地描述出来。
- “无数松枝刺眼频”则进一步强调了松树枝条密集、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山顶斜阳才惨淡,草颠多露已横陈。
- “山顶斜阳才惨淡”描绘了夕阳即将落下,天空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色彩。
- “草颠多露已横陈”则描绘了草地上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覆盖在草尖上,增添了一份寒冷和萧瑟之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乱莎”、“红叶”、“黄花”、“水皴皴”、“隔竹”、“倚松”、“柏子”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加深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摹,更是一次情感的流露和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