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
寄嵩阳道人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将龙逐虎神初王,积火焚心气渐清。 见说嵩阳有仙客,欲持金简问长生。 注释与赏析: 1. 三山浮海倚蓬瀛 - 三山:通常指传说中的蓬莱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 浮海:形容其位置高远,仿佛漂浮在海上。 - 倚蓬瀛:意指依傍或接近蓬莱三山,表达了一种向往仙境的意境。 2. 路入真元险尽平 - 真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解析: - 数片红霞映夕阳:描述了夕阳下的景色,数片红霞映照着夕阳,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氛围。 - 揽君衣袂更移觞: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紧紧握住友人的衣袂,仿佛要带走他的情感。 2. 赏析: - 美景与情感交织: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送别的情感,将美景与深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 简洁而深刻:虽然诗句简短,但内涵丰富
诗句赏析: 碧寻,碧寻, 碧波荡漾,寻梦江南。 译文: 碧波荡漾的江水映照着梦想的轮廓,我在江南寻觅那份属于你的温柔。 注释: 1. 碧寻:指寻找、追寻的意思。这里的“碧”指的是青绿色的美石,如玉般清澈透亮。 2. 江水:这里代指梦境中的河流,象征生命与情感的流动。 3. 寻梦江南:描绘了一个人在江南的某个地方追逐梦想的情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4. 温柔:指情感上的温暖和关怀
【注释】 湘东山水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湘东:地名。袁水:袁州府(今江西宜春)的别称。清辉:指清澈的水波。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毛义: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字子文,又称沈诸梁。他为人廉洁正直,不贪权势,不慕富贵。老莱衣:《庄子·逍遥游》载,尧让位给许由,许由不愿,于是跑到南山采药,七十岁后仍扮成儿童的样子。后来,人们把这种行为称为“老莱子戏”。 筵开灞岸临清浅
诗句原文: 庭花已结子,岩花犹弄色。 谁令生处远,用尽春风力。 译文: 庭院中的花朵已经结出了果实,而山中的花朵仍然在绽放色彩。是谁使得它们生长的地方如此遥远?是春风的力量使它们尽情绽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庭院中和山中花朵的生长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春风的感激之情。首句“庭花已结子”展现了庭院中花朵的成熟与结果,而“岩花犹弄色”则描绘了山中花朵依旧保持着美丽的色彩
诗句: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译文: 早晨推着那辆吱吱作响的农车,从日出到日落都在辛勤耕作。未曾得到过任何谷物的回报,只留下一个老农的名声。 赏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无奈与辛酸。手推农车的声音“呕哑”,象征着劳作的辛苦;每天从早忙到晚的“朝朝暮暮耕”,则反映了农民无尽的辛勤付出。然而,这样的辛勤并未换来应有的收获,没有分得一粒庄稼,只能空有老农的名号
长城下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地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注释: - 远水犹归壑(遥远的水流还回归于深谷):形容水流的广阔和深远,也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征人合忆乡(出征的人们心中共同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泣多盈袖血(泪水盈满了衣袖就像鲜血一样)、吟苦满头霜(吟诗之苦如同白发满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悬”的写法。 【答案】 君山南面连天浪,孤客心事两处难。身逐片帆归楚地,魂随流水向秦川。月回浦北千寻雪,树出湖东几点烟。更欲登楼向西望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在郑谷归乡时,以送别为题,表达了对郑谷的深情厚谊;颔联用典,点明送别的缘由:郑谷虽未功成名就,但有才华,所以“上马”之时也高歌一曲;颈联写郑谷归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尾联是说诗人希望郑谷不要因离别而沉湎于吟咏,而是应尽快建功立业。 【答案】 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 况是飞鸣后,殊为喜庆多。 暑销嵩岳雨,凉吹洞庭波。 须期接盛科
这首诗描述了姑苏台的夜景以及诗人对美人离去和战争场面的感受,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 第一句: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 注释:南宫指的是古代皇宫,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贵族或朝廷的地方,酒尚未饮尽,又举办了宴会。 赏析:这两句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奢华而紧张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和不祥的命运。 第二句: “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 注释:“和泪”表示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