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邺
注释:庙门前有几缕香烟缭绕升起,仙女般的女子飞去后身影依稀可见。每年春到岭上,花儿都无主地盛开着,露水在泣泣,花儿也愁眉不展,仿佛是断送了客人们的魂魄。 赏析:这首诗以景写诗,通过描绘一幅烟雨蒙蒙的岭上春景,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爱人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数点烟香出庙门”描写了庙门前的几缕烟雾,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基调。次句“女娥飞去影中存”,运用拟人的手法
注释:山前山后都是青草,整日出门还把门掩上。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亲人在天上。来看我这位老翁可怜我的子孙。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小诗,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实,读来让人心生感慨,仿佛能看见一位老人在寒风中孤独的身影。首句写景,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青草"一词,既形容了环境的荒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接下来两句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的直接抒发。“尽日”表明时间的长久
【注释与赏析】 偶题(其一) 白玉先生多在市,青牛道士不居山。 但能共得丹田语,正是忙时身亦闲。 注释: 白玉先生:指道士。 青牛道士:指道士。 丹田语:道家修炼术语,指内丹术。 赏析: 这是一首咏道者隐逸的诗。首句“白玉先生多在市”,意谓道者大多居住在繁华的都市之中,而不像传说中的青牛道士那样隐居山林。次句“青牛道士不居山”,进一步突出了道者的隐逸特点。第三句“但能共得丹田语”
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 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 译文: 筑人并非真正在筑城,我们为何不反思自己?如果只是徒劳地修筑城墙,却无法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那么这些城墙又有何用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邺的《筑城三首》中的一首。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愤慨。他指责人们修筑城墙不是为了保护人民,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自私的行为导致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灭亡
【注释】 沧浪:指水边,即江岸。 树无影:没有树的影子。 归梦阑:归家之梦已了。 梧桐井:古井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早晨在江边散步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描绘了诗人早晨漫步江边时所见的景象。“月堕沧浪西”,描写的是月光从江中流过,倒映在沧浪之中的西边;接着,“门开树无影”,则是指诗人家门打开,但周围却看不到树木的影子。这两句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题解】这是一首咏濮庙的七绝诗。 【注释】: 题:写文章、作诗等以记述事物,抒发感情。 濮(pù)庙:即汉景帝刘启庙,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晓祭瑶斋:黎明时祭祀。瑶斋:玉制的斋戒。 扣钟:敲击钟鼓,为祈祷或祭祀活动而鸣击。 鳌(áo)头风起浪重重:比喻政局动荡,风云变幻,波涛汹涌。鳌头风起,指政治上的风波;鳌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头上有角。浪重重,形容波涛汹涌。 直有仙桃种
【注释】 东西:指长江。南北:指南、北方向。官道:官道即官道阡陌,是通往京城的大道。 牛羊:这里泛指行人或游子。 山中草:指家乡的草药。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行程的艰难,后两句写对家乡的感情。 “东西是长江”,意思是说在南方和北方都走的是官道。这一句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因为长江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它流经南方和北方,所以无论往南还是往北
【注释】 甲第:指高官显贵的府第。 游人:诗人的朋友。 未入门:指还没有来到门前。 花影:指花的影子。 出门前:走出门前。 将军:此处指诗人的朋友。 此:这,指诗人的朋友。 住:居住。 无荒田:没有荒芜的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写的一首赠别诗。首句写诗人与友人尚未到访,而门庭却已先有花影;第二句写诗人和友人刚出大门,便见那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注释】 1. 入关:指进入边远地区。 2. 衡门:指简陋的屋门,也用来形容隐居生活。 3. 西秦:指边远的西部地区。 4. 灸(jiù):一种中医外科手术方法。 5. 穴:穴位。 6. 采艾人:采集艾草的人。 【赏析】 首句以“衡门亦无路”开篇,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颔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边远地区的陌生和对针灸疗法的了解程度;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西秦地区采艾的情景
诗句原文: 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 专房莫相妒,各自有颜色。 译文: 在汉朝的宫殿中,阿娇诞生;而美丽的西施,则居住在南方的国家。她们各有自己的美丽,不应该相互嫉妒,应该欣赏彼此的独特之处。 注释: - 阿娇:指汉武帝时期的皇后陈阿娇。她出生于汉宫,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闻名于世。 - 专房莫相妒:意在表达女性之间应该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