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王维。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一释义和赏析: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 译文:回赠张少尹秋天在凤翔西郊见到我时的诗歌 注释:酬(回答)张少尹:诗人回赠给张少尹的诗歌 秋日:秋天的日子 凤翔西郊:凤翔的西边郊野,凤翔是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陕西省宝鸡市附近 见寄:收到你的来信或诗作 鼎气孕河汾:形容诗人的气质如鼎之气势,蕴含着黄河与汾河的灵气 英英济旧勋
仙山行 深溪人不到,杖策独缘源。 花落寻无径,鸡鸣觉近村。 数翁皆藉草,对弈复倾尊。 看毕初为局,归逢几世孙。 云迷入洞处,水引出山门。 惆怅归城郭,樵柯迹尚存。 注释: 1. 仙山行:即《游仙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2. 深溪:幽深的溪流。 3. 人不到:没有人经过。 4. 杖策:手持拐杖。 5. 缘源:沿着溪流走。 6. 花落:花瓣纷纷落地。 7. 寻无径:找不到路。 8.
【注释】 十年相见少,一岁又还乡。去住人惆怅,东西路渺茫。古陂无茂草,高树有残阳。委弃秋来稻,雕疏采后桑。月轮生舜庙,河水出关墙。明日过闾里,光辉芸阁郎。 【赏析】 此诗是送别之作。首联两句点明时间,“相见少”与“又还乡”,一前一后,一去一返。诗人在送别之际,对姚校书的离愁别绪,溢于言表,但未直抒胸臆,只是用一个“少”字,和一个“又”字,含蓄地表达出来。 颔联两句,写送行时的惆怅之情。“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和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特别是要准确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注意不要望文生义和以偏概全。“荐福寺送元伟”是这首诗的标题,“荐福寺”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报恩寺”,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初名报恩禅院。宋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敕赐“荐福”二字,改名为荐福寺。该诗是诗人在荐福寺送别友人时所作
【注释】 芳菲:花草繁盛的样子。 变易:变化。 蹉跎:虚度光阴,消磨时光。 千峰:指山峦。 二仲:指仲叔。这里借指兄弟。 宦情:为官时的思想感情。 知己:知心朋友。 生事:生活上的事。 托多:寄托在别人身上。 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意思是说,春天草长莺飞,微风细雨,一切都很和谐。 几时犹滞拙,终日望恩波:意思是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那呆鸟一样迟钝笨拙?终日盼望着君王的恩宠和提拔。 论相报
【注释】 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 谁:指何人。谁言是诗人自己,因他自比为“恓惶客”。 偏:特别。 顾盼:看视。私下里看视。 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 应:应当。骨肉:比喻亲密的朋友。 期:期望。 山县唯荒垒,云屯尽老师。 县:指边远之地。山中仅有荒凉的营垒,云屯聚集成群,都是朝廷派出的老师。 庖人宁自代,食檗谬相推。 庖人:厨师。自代:自食其力。比喻自己当家做主。 食檗:以黄连为菜
【注释】 路傍墓:指路边的一座公侯墓。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 “石马双双”指的是两座墓碑上各立着一对石马(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兽)。“双双”表示对偶、对称,这里形容石马的数量和排列。 不知何代:无法确定是哪一代的公侯墓。 “公侯墓”是指古代封建社会的高级官员或贵族的坟墓。 靡靡春草深:春天的草地已经长得很深了。 靡靡:茂盛的样子。 深:指草木生长得很茂盛。 唯有行人看碑路
《赠胡居士》 在唐代,诗人耿湋的《赠胡居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这首诗通过对孔融与胡居士之间的交往进行描绘,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友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赏析: “孔融过五十,海内故人稀。”这两句诗中,诗人首先以孔融的年纪来隐喻自己的年华流逝,表达了自己对友人老去、知己渐少的感慨。这种对比,既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叹,也是对朋友间真挚友情的一种赞美。 “相府恩犹在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解读: 1. 忆昨秋风起,君曾叹逐臣。 - “忆昨秋”表示回忆过去的秋天,“风起”指秋风开始吹拂。这里的“君”指的是诗人自己,而“叹逐臣”则表达了诗人因被迫离开朝廷而感到的悲哀和无奈。 2. 何言芳草日,自作九泉人。 - “芳草日”暗示春天的到来,但在这里诗人用“何言”来表达自己的不解和失望,因为他认为春天的到来应该与自己无关。接着,“自作九泉人”则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去世
【注释】 1. 佣赁:雇用。 2. 难:困难。 3. 皤(pó):老年,年老。 4. 力役:劳役。 5. 林园:园林。 6. 唯吾事:只属于我的事。 7. 桃李:比喻栽培的树木或花草。 8. 归别人:长成后由他人来享用。 【赏析】 此诗为七绝。前两句说老人雇工种树,自己却只能从事其他劳动。第三句说老人所种之树是自己的,第四句却说这些树都成了别人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