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石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君心如柳枝,春尽絮狂飞。 —— "君心"比喻某人的心性或情感,"柳枝"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随风摆动的姿态,象征着不定和轻浮。春天过去后,树上的柳絮如同不受控制地飞舞,形容人的情感波动无常。 2. 妾心如古木,不受春风吹。 —— "妾心"指的是女性的内心世界,"古木"则代表了坚定和不动摇。这里的古木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象征女性性格的坚韧或不变。 3. 古木宁槁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进行赏析。此题的解答思路是: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如首句“山中”写出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清幽环境;第二句“夜汲涧底泉”写诗人夜晚打水的情景,突出了山村生活的清静与和谐。第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水中的月亮,但见月圆而不见人来,只能发出感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情淡薄
有客 有客人拜访我,触动了我内心的感慨。 权门热于火,富贵可力求。 我性不谐俗,素拙生计谋。 苟求未必得,徒为君子羞。 拂衣起谢客,夷然卧林丘。 注释: 1. 有客:表示有人来拜访。 2. 动色谈公侯:触动了我的内心,因为我对公侯的荣华富贵感到羡慕。 3. 权门热于火:比喻权位之重如火焰,炙热难当。 4. 富贵可力求:追求富贵是人们常有的欲望。 5. 我性不谐俗:我的本性并不与世俗相合。 6.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把握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要诗句进行分析。 “山中”的意思是:在山中。首句点明诗人居住的环境是群山环抱之中,为下文作铺垫。首句中的“万山”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山村周围的大山,“日日采樵去”表明了诗人每日都要出去砍柴。“扪萝上层巅”写出了作者上山砍柴的情景,“扪萝”指攀援藤萝,“上层巅”指登上山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攀登山峰的精神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渔歌樵语隔溪村”,描述了在宁静的乡村,渔夫和樵夫的对话声被隔在了对岸的小村庄里。这里的“渔歌樵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而“隔溪村”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第二句 “沙上牛归小径分”,描绘了牛群沿着沙地上的小径缓缓归来的情景。这里的“沙上”指的是沙滩上,而“牛归小径分”则形象地描绘了牛群归来时,小径上的景色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牛群
【注释】 千秋观: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旁的古建筑。 峥嵘:高耸的样子。 贺监家:贺知章故居,即《回乡偶书》中“贺知章归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贺知章。 湖水亦随人世改:指湖面也随着人间的变化而变化。 秋光一半失荷花:秋天的光华只有一半落在荷叶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天宝元年(742)秋,游杭州灵隐寺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山家次韵》 作者:赵嘏 茅檐日暖卧寒林,过午老翁鼾睡声。 扰扰红尘山下路,晓霜残月有人行。 注释 【茅檐日暖卧寒林】茅屋上盖着茅草,屋檐挂着日影;林中树丛里长眠的老翁,在暖洋洋的太阳下,蜷缩成一团。 【过午老翁鼾睡声】中午过后,老人打起呼噜,声音震天响。这声音是那样的刺耳、难听。“过午”指午后。“鼾睡声”指打呼噜的声音。 【扰扰红尘山下路】山下的路上车马喧腾,人们来来往往,尘土飞扬
【注释】: 1. 一气独先天地春:指梅花的开放早于其他花卉,独占了春天。 2. 两三花占十分清:指梅花在百花中显得格外美丽和清新。 3. 冰霜不隔阳和力:比喻梅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抵御严寒和霜冻。 4. 半点机缄妙化生:形容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宛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早春时节独自绽放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梅花坚强生命力和独特美态的赞美之情
```json { "注释": [ "八咏楼": { "地点": "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座古建筑,原名元畅楼,因宋代著名文学家沈约曾在此赋诗而改名。", "八咏": "《八咏诗》是南朝梁诗人沈约所作的一组诗歌,共八首。", "千古风流": "形容八咏楼的历史悠久、名声远扬,具有非凡的风雅气质。", "江山留与后人愁": "意味着国家的大好河山应该由后来的人继续享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分析正误。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首先理解诗意,再根据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第一句“片云相望浙东西”,意思是说在浙东、西边的天空中飘荡着一片白云,诗人看到这情景便产生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第二句“回首家山路欲迷”,意思是回头望去,家乡的道路已模糊不清,诗人不禁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