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石
杂兴四首 偶种阶前竹数根,引风招月伴清樽。 春来为爱临阶竹,今日翻嫌竹碍门。 注释:偶然在台阶前种了几根竹子,风吹过它们,月光也相伴着清酒杯。春天时因为喜欢那几根靠近门口的竹子,而如今却觉得竹子妨碍了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庭院中种植了一些竹子,随着季节的变化,他对这些竹子的喜爱之情也发生了改变。春天时,他喜欢这些竹子的美丽;然而到了夏天,他却讨厌它们挡住了门口的道路,阻碍了他的生活
杂兴四首 采药归来竹径凉,满身草露湿衣香。 怕惊幽鸟穿林去,不扫松花卧石床。 注释:在野外采集完药回家时,走在凉爽的竹林小径中,身上被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生怕惊起栖息在树丛中的鸟儿,不敢扫开地上的松花,就躺在石头床上休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野外采药归来后的宁静景象。诗人走在凉爽的竹林小径上,被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他担心惊扰了栖息在树丛中的鸟儿
徐子观生挽诗 一片清虚太极心,浮云流水世情轻。 有生已作无生计,未死先求不死名。 墓必预铭唐杜牧,诗能自挽晋渊明。 岿然貌不随年老,留与斯文主夏盟。 注释: - 一片清虚太极心:形容心境像太极一样清净无为。 - 浮云流水世情轻:比喻世间的名利如同浮云和流水,轻易就能被看轻。 - 有生已作无生计: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生命无常,不再追求功名利禄。 - 未死先求不死名:表示自己即使在未死之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第一句:“冰壶碾破一轮秋”,意思是说,如同冰壶一样,将秋天的月亮碾压成碎片。这里的“冰壶”象征着清澈、明净,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杯吸长鲸笔挽牛。”意思是说,如同一只长鲸在杯子里吸水,一只蜗牛在笔上行走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生活。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居喜山深人不知,凝岚空翠淡含辉。 居喜:居住在这里感到高兴。 山深:山势深远。 人不知:外人不知道这里的情况。 凝岚: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空翠:指山中清新的绿色植被。 淡含辉:淡淡的光辉映照在山林之中。 次韵何寺簿闲咏 此句应是作者对何寺的描述
诗句解析与翻译: 水光涵月浸虚窗,醉倚栏干午夜凉。 - 水光涵月: 描述水面反射月光,形成美丽的光影。 - 浸虚窗: 月光仿佛渗透进窗子,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感觉。 - 醉倚栏干: 诗人沉醉于这种美景之中,依偎在栏杆上。 - 午夜凉: 时间是深夜,给人一种凉爽之感。 蛙一两声隔篱落,萤三四点过池塘。 - 蛙一两声: 描述青蛙的叫声,增添了夜的生机。 - 隔篱落: 声音通过墙壁传入耳中。
次韵杨恂夜兴 万山深静,月窥白发,炉烟悟黄庭 1. 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夜晚的万山深邃而宁静,风和露水带来了高寒的气息,天空清澈明亮。 2. 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月亮从窗户窥视,使人们惊觉岁月匆匆,白发渐生;而烟雾袅袅上升,使人沉思冥想,领悟道法自然。 3. 挑灯看剑心犹壮,欹枕听泉眼独醒:手持利剑,心中豪情依旧;斜倚枕头,聆听泉水,心灵得到净化,独自清醒。 4.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留得三分春意和,荼蘼犹可入吟哦。 - 注释:“春天的余韵还留在这庭院中。” - 译文:我留下了春天的三分余韵,即使荼蘼花已凋零,我也可以在诗中继续吟唱。 2. 人情疏密庭前竹,吾道卷舒池上荷。 - 注释:“庭院前的竹子疏密有致,而池塘上的荷叶则随风卷舒。” - 译文:庭院里的竹子疏密有致,就像人生的起伏变化;而池塘上的荷花,随波逐流,自由舒展。 3. 结友岂无今管鲍
屋上青山屋下云,清泉为镜石为屏。 客来问我谋生计,一卷家传相鹤经。 注释:屋檐上的青松和白云,屋下流水潺潺,像明镜般清澈。门前的石头,宛如屏风一般,挡住了世俗的喧嚣。客人来访时询问我如何谋生,我拿出家里珍藏的《相鹤经》给他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注释】 邵氏园亭:指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家。邵氏,即陶渊明家族;园亭,即别墅、花园。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曾任彭泽县令。他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弃职归耕田园。他的《归园田居》组诗描写了他在田园中的劳动生活和恬静的心境。 曲曲亭台日月春:曲曲折折的小亭子,映着明媚的春光。 人间荣辱两无闻: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与耻辱灾难都置之不理,不闻不问。 梅边读易分明月:梅花盛开时,我一边读书一边欣赏皎洁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