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注释: 海宁安澜园杂咏 其十 (丙辰) 瘦削的老头说青藤,青藤古老老头尚幼。 突然来到八十年,入秋更显坚瘦。 赏析: 首句“癯叟说青藤”,是说这位老人在谈论青藤时显得格外兴奋。他似乎对青藤有着深厚的感情,认为青藤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神奇存在。第二句“藤古叟尚幼”,则进一步描绘了青藤与老人之间的深厚关系。青藤虽然古老,但它依然生机勃勃,仿佛是那位老人年轻时的模样
注释 风来月复到,吟弄当如何:风吹过月光,再次到来,诗人在这时吟咏又该如何下笔。 我不识禅理,惟知张志和:我不知道什么是禅宗的道理,只知道张志和。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隐士、诗人。张志和以游山玩水为乐,与世无争,他的诗多描写隐逸生活,如《渔歌子》《龙宫子》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首句“风来月复到”,描绘了风和月的相互陪伴,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
【注释】 一夜风雨声:形容风雨交加,声音大而杂。䀨耳何纵横:䀨(qiāo)耳,象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纵横,交错纷乱的样子。飞瀑:指瀑布。石上春雷鸣:形容石头上有如雷霆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朱椒堂《月潭八景图册》中的第四幅画《瀑泉》题写的。诗写山中飞瀑之景,表现了诗人观景时的惊喜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优美动人,形象生动传神,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诗句输出: 石径滑苍苔,危栏四面开。 译文:石铺成的小径上长满了青苔,栏杆四围都向外展开。 关键词注释:石径:指石铺成的小路。苍苔:指生长在石头上的青苔。危栏:即高高的栏杆。四面开:指栏杆向四周展开。 赏析: 此诗描绘了安澜园内一条由石铺成的小路,两旁长满了青苔。而高高的栏杆则向外延伸,仿佛邀请人们来此赏景。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为朱椒堂 题朱氏月潭八景图册 其七 (癸亥) 晚山绿沈沈,平林烟漠漠。间杀寺门秋,一杵残钟落。 注释:远处的青山被暮色笼罩,显得格外宁静深沉,而平原上的树林在暮烟中若隐若现,如诗如画。秋天的寺庙门前落叶满地,一阵阵钟声从远方传来。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远山、平林、寺庙以及秋日的黄昏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空灵而又深沉的画面
注释:苔矶新绿湿润,隔溪烟雾朦胧。垂钓本是为了忘记机心,清澈的溪流向人显得淡薄。 赏析:朱椒堂的《题朱氏月潭八景图册》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苔矶新绿湿”,描绘了苔矶上新长出的绿色植物湿润的景象。苔矶,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苔藓类植物,其生长环境往往与水紧密相连。这里的“新绿”二字,既点明了苔矶上植物的生长状态
注释: - 薯畦(乙酉):在惠潮海边种的红薯地。 - 花蔓满寒畦:花蔓覆盖了寒冷的地畦。 - 甘瓜地中结:甘瓜在地里生长。 - 穰穰:形容多而密。 - 绵绵:绵延不断,指藤蔓延伸的样子。 - 生瓞:结出瓜类植物。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红薯生长的画面。首句“花蔓满寒畦”,写出了红薯藤蔓的茂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句“甘瓜地中结”
注释:乘兴常常登楼,坐在芳树林的顶端。春天的思想发出花朵,高情与云天相接。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海宁安澜园欣赏春色,感受自然之美的心情。首句“乘兴每登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次句“坐见芳林杪”,描绘了诗人在楼顶俯瞰整个园区的美好景色。第三句“宝思发春华”,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最后两句“高情属云表”,则表达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黄鸟:即黄莺,鸣声悦耳。睍睆(xiè huàn):形容鸟叫声悦耳动听。依依(yī yí):柔软而长的样子。紫阳山:地名,在今江西上饶县西。鹡鸰(jí líng):一种水鸟名。鸣且飞:鸣叫并且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朱椒堂为他的《月潭八景》图册题的首幅诗。诗写景抒情,情寓于景,以景传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动人,语言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起笔不凡
高蔗若芦林,霜谱甘且白。 海外多棉花,有无正相易。 注释:甘蔗的高耸就像芦苇林那样茂密,它的霜冻时节的甜美让人赞叹不已。在海洋的彼岸,棉花田广袤无垠,无论是有还是无,它们都相互依存、难以分离。 赏析: 这首诗以“蔗林”为题,描绘了甘蔗林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甘蔗的高耸、霜冻时节的甜美与海角天涯的棉花田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的精神的敬仰。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