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注释: 流霞飞白鹇:流霞,指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像流动的云彩。白鹇,一种白色的野鸡,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月出杏花湾:月亮从江湾里升起,照亮了江水和周围的景色。 系船阊门道:把船停在了阊门附近的街道上。 春归人未还:春天回来了,但是人们还没有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完美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对《子夜歌·其三》逐句的解读和翻译: 1. 芙蓉面可怜:这里的“芙蓉”通常指的是荷花,而“面”则暗示了其柔美或娇嫩的外貌。整句诗通过比喻,赞美荷花之美丽,让人感到它的容颜令人怜爱。 2. 卷施心不死:在这里,“卷施”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名,常用来形容女子貌美如花。这句诗表达了对这种美丽永恒不变的情感,即使岁月流转,她的美丽依旧不减当年。 3. 红豆落深坑:红豆
诗句:篱外种都梁,篱内种黄檗。 译文: 在篱笆的外面种植着杜梨树,在篱笆的内部种植着黄柏树。 尽管你喜爱他的香气,但这种香气却难以表达内心的感受。 注释: 1. 篱外:指的是篱笆的外部,也就是种植植物的区域。 2. 种都梁:这里的“都梁”可能是一种具体的植物或者树种,这里特指篱外的杜梨树。 3. 篱内:指的是篱笆的内部,即种植植物的区域。 4. 种黄檗:同样
牵丝嫌干断,求藕恨泥深 风吹菡萏折,那得见莲心。 注释: - 牵丝:比喻女子的纤纤细手。 - 嫌:不满意,不喜欢。 - 干:这里指干燥的丝线。 - 断:断裂。 - 求藕:寻找藕。 - 恨泥深:因为泥土太厚而感到遗憾。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那得见莲心:如何能够看到莲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深人静时,对于与爱人分离的无奈和悲伤。她羡慕那些能够相互依偎、共享美好时光的情侣们
乱却曲中心,只为音徽误。 郎来续旧弦,知移何雁柱。 注释: 1. 乱却曲中心:指琴声杂乱,失去了原来的旋律和中心。 2. 只为音徽误:只是因为弹奏时的琴徽(调音器)出了问题。 3. 郎来续旧弦:指有人(可能是男子)来续上已经断掉的琴弦。 4. 知移何雁柱:指的是不知道被移动了哪根像雁形的琴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弹琴人因为琴弦断裂或音徽出现问题而烦恼的心情
子夜歌 其四 锦帐覆雕床,银钩宛相向。 何时得见郎,钩起合欢帐。 注释: - 锦: 形容床上的被子或床单非常华丽、精致。 - 帐: 指床或帐篷。 - 雕: 雕刻,这里可能指的是床上的装饰品。 - 床:古代的一种家具,供人睡觉和休息的地方。 - 宛: 好像,仿佛。 - 相向: 相互面对,这里表示两个物体或事物相互对齐或对称。 - 何时: 什么时候。 - 郎: 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 合欢帐
注释: 采桑养蚕,春茧稀疏,蚕儿吃不饱。一茧裹着欢衣,与欢的棉絮太少。 赏析: 《子夜歌》是南朝乐府民歌,属于吴声歌曲,多写妇女生活和情感,以委婉缠绵、清新秀丽、富于情韵为特征。此诗通过描写采桑女的生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以及对于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首句“采桑饲春茧”,描绘了采桑女在春天里辛勤劳作的场景。春茧稀疏,蚕儿吃不饱,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
【注释】 待欢:等待欢乐,指欢宴。下帘:打开帷幔。春风灭寒烛:春风拂去蜡烛的余烬,使烛光不再燃烧。见一星:看见一颗星星。成单宿:成为一对。 【赏析】 《子夜歌二首》是南朝齐永明年间诗人沈约创作的一组诗。此诗为第二首。此诗写新婚夫妇初度良辰的欢乐,以及他们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真挚爱情。全诗语言优美,情韵悠远,富有诗意。 首句“待欢不下帘”,写新娘对丈夫的爱恋之情,她盼望着与丈夫欢聚
子夜歌二首·其一 新妆尚未成,览镜自太息。折取丹若花,榴子何能得。 注释:新妆还没有完全涂抹好,我看着镜子不禁叹息。我想折下一朵如红玉般璀璨的花朵,但那果实又岂能轻易得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自己妆容未完的失望和对无法获得理想中的果实的无奈。诗中的女子在照镜子时,对自己的新妆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她试图通过折下一朵璀璨如红玉般的花朵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子夜歌 凉风吹北窗,槐阴深几许。 带露摘荷花,笑共鸳鸯语。 注释: 凉风:指夜晚的凉爽气息,通常用来形容秋夜的微凉。 北窗:北方的窗户,这里特指南方的窗。 槐阴:指槐树的阴凉。深几许:多少,表示不确定的程度。 带露摘荷花:在露水未干的荷花上采摘荷花。 笑共鸳鸯语:笑着和鸳鸯(即鸳鸯鸟)说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中的主人公在凉风习习的北窗下,带着露水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