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注释】 1. 子夜歌:乐府旧题。 2. 泰山石:比喻坚贞不移。 3. 西江水:指长江,也借指离别之水。 4. 当窗织:形容勤劳纺织。 5. 小唐突:轻慢、失礼。 6. 甘露浇黄蘖:比喻恩惠如甘露滋润着幼苗。 7. 苦心:辛勤的劳动或痛苦的心情。 8. 通衢:大路。 9. 南北多行人:南来北往的人很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妇怀恋丈夫的词。上片写丈夫的忠贞不渝,下片写妻子对丈夫的怀念
【注释】 子夜歌:古代一种歌曲的名称。 著新裙:穿新衣,着新装。 细步:走路时步伐轻盈。 风来撼芭蕉:风吹动芭蕉叶子发出声响。 綷䌨(yīn)使郎惊:风声惊动了男子。綷䌨(yīn):同“阴”,阴暗貌。 【赏析】 《子夜歌》是南朝乐府民歌的名曲,相传为晋代女诗人苏若兰所作。此诗写一女子在夜间独自散步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描写女子夜晚出来散步的情景。她身着新装,步履轻盈,连走路的声音都不闻。三
子夜歌三首 其一 梅花在岭南,侬欢在山东。 梅花欢所爱,不得附冥鸿。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失落和无奈。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对它的热爱,以及它不能被附赠给他人的情况,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赏析: 此诗以“梅”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与依恋,暗喻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诗人对梅花的钟爱则透露出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然而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 山有并命鸟,关关感人心。 翻译为现代汉语是:山上有两只能够共生的小鸟,它们的鸣叫触动了人的心弦。 注释:这里的“并命鸟”指的是能够和谐共处、共同生存的小鸟,它们的存在象征着自然中的和谐与共生。 中夜有所思,澄江不如深。 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深夜里我有所思念,清澈的江水比不上深邃的心境。 注释:这里的“澄江”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江水,而“深”则是指内心的深度和广度
```plain 子夜歌三首 其二客从海上来,遗我双鲛绡。 鲛绡是何物,留此比璚瑶。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客人从海上带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一双珍贵的鲛绡。鲛绡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丝绸,它有着华丽的光泽和光滑的质感,可以与珍贵的珠宝媲美。诗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喜和珍惜。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珍贵礼物感激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收到鲛绡的场景,表达了对客人的感激之情。鲛绡的华丽和珍贵
【注释】: 子夜歌:古代歌曲名。 青丝贯蠙珠,是侬幼所佩。 青丝:黑色的头发。 贯:穿。 蠙(yì):一种螺壳。 珠:珍珠。 “青丝”指发丝,“贯”指穿,“蠙珠”指戴在头上的一种装饰品,“是侬幼时所佩戴”。 丝丝自相牵,珠珠自相对。 丝丝:指头发上系着的细带子。 自相牵:相互牵引。 珠珠:指头上的珍珠。 自相对:相互对望。 【赏析】: 《子夜歌》是南朝宋武帝时期女诗人何法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 1. 侬似池中藕,欢如瓦上霜。 - “侬”是古汉语中的“我”。 - “像池中藕”形容女子像荷花一样纯洁,像藕一样柔美。 - “欢如瓦上霜”形容女子的快乐如同冬天屋瓦上的霜花,短暂而美丽。 2. 日出霜不见,藕断丝复长。 - 这句诗描述了日出后,原本像霜一样的欢乐消失了,就像霜融化在阳光之下,无法看见。 -
诗句翻译: 译文: 种下芙蓉花,清澈的水中芙蓉花开得格外秀丽。芙蓉面上初见莲花,暗中却已自成藕身。 注释: 1. 种生:种植芙蓉花。 2. 渌水:清澈的水流。 3. 秀:秀丽。 4. 莲:荷花,这里特指初生的莲花。 5. 藕:藕节,是莲蓬中的一部分,可以食用。 6. 面上:芙蓉花的花瓣上。 7. 自成:自己长成了。 8.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芙蓉花在清澈水中生长的美丽景象
子夜歌十六首·其四 侬性不解饮,为欢持向来。 爱得桃花容,殷勤尽一杯。 注释: - 侬性:指我的性格或我的个性。 - 解饮:擅长饮酒。 - 持向来:持杯敬酒。 - 桃花容:形容女子的容貌如桃花般鲜艳美丽。 - 殷勤尽一杯:表示热情地喝完一杯酒。 译文: - 我性格中并不喜欢饮酒,为了庆祝欢乐,所以持杯敬酒。 - 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容貌如同盛开的桃花般艳丽。 -
子夜歌十六首其三 银针五色线,爱绣牡丹花。 问郎借彩毫,描向架上纱。 译文: 在夜晚的静寂中,我轻轻地拿起银针,细心地绣着五颜六色的牡丹花。我询问我的郎君,是否愿意借给我那神奇的彩毫,一起描绘出这美丽的纱窗。 赏析: 这首诗是《子夜歌》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深夜绣牡丹的场景。诗中的女子用银针绣出了五彩缤纷的牡丹,这不仅是对美的热爱,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