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子夜歌十六首·其七 金笼养鹦鹉,教得似侬音。月明歌子夜,隔幔恼郎心。 注释: - 金笼养鹦鹉:用金笼饲养的鹦鹉,比喻自己。 - 教得似侬音:学会了我的音调,模仿我的声音。 - 月明歌子夜:明月照亮了夜晚,指夜晚的美好时光。 - 隔幔恼郎心:隔着幔帐让郎君心生烦恼。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学声为主题,表达了一种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诗中的鹦鹉象征着诗人自己,他通过教导鹦鹉模仿自己的歌声
注释:中夜弹奏桐丝,欢庆之时忽然变调。这并非曲子本身有误,我想试探一下知音是否理解。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弹琴的场景。子夜歌十六首是唐代诗人张祜的组诗作品之一,共十六首。这首诗以音乐为媒介表达诗人的情感。 “中夜调桐丝”,写在深夜弹奏琴曲的情形。“中夜”二字表明时间是在夜晚,地点是在室内。“调桐丝”则说明演奏的是一首名为《桐丝》的乐曲。 “欢来忽变手”意思是说,当欢乐到来的时候,忽然改变手法
【注释】: 枕欢:指枕席上的快乐。 左腕:指左手的腕部。 罗袂:女子所披之纱巾,这里泛指衣袖。 无痕处:指手心。 掌上身:指手掌上的身体。 赏析: 《子夜歌十六首》是晋代诗人陆机的作品。本篇描写一个男子在枕席上快乐得几乎忘了自己,以致连手臂都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睡到半夜醒来,才发觉自己的手臂竟然压在自己的身上。这是对男女之间爱情的描绘,表现了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枕席上的快乐使男子几乎忘记了自己
【注释】斗:酒器;会:宴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夜听歌的诗,诗人以白云和流水来烘托出月色皎洁、银河灿烂,表现出一个清幽的夜晚,以及那美妙的歌声,使人听了心旷神怡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一 只宜花下嬉,讵忍花前别。 莲薏入樱唇,苦心徒自咽。 注释: 只宜在花下嬉戏,怎能忍心在花前离别? 莲薏(一种植物)被采摘放入樱唇之中,但苦心却只能自己默默吞下。 赏析: 这首《子夜歌十六首·其十一》是明代诗人黎景义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只宜花下嬉”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花下嬉戏的场景,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快乐。然而
双扇门屹立在两边,横杆子搭在中间。 我的心思依从你的心,夜夜都和你相关。 注释:扊扅(yǐ)——一种用木头、竹子等制成的门轴,这里指横杆子。 赏析:这首诗是《子夜歌》中的第九首。全诗描绘了一对恩爱的夫妻,通过“双扇门”这一细节,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首句“双扉峙左右”,描绘了一对双扇门屹立在两侧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这对夫妻的亲密关系。接着,“扊扅横其间”,描绘了横杆子搭在中间的情景
翻译:最近一个月来,连续数月的晴朗天气,太阳一直高悬在天空中。我并不担心天气干旱,而是喜欢这样的晴朗日子,因为它让我心情愉快。 注释:迩来(rì lái):近来;一月:指一个月的时间,即1个月;旸(yáng):日、太阳;恒旸无雨声:长时间没有下雨的声音;不愁天色旱:并不担心雨水不足;爱此日多晴:喜欢这样的好天气;子夜歌十六首:乐府旧题名,南朝齐时已有《子夜歌》十首。 赏析
【释义】:蜘蛛在屋檐上织网,喜鹊也在窗下结网。无论大小,两个网都相互连接在一起。 【赏析】:这首诗是《子夜歌》中的一首。“蜘蛛网檐上,喜鹊结窗下”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蜘蛛在屋檐上结网,喜鹊在窗下搭窝。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蜘蛛和喜鹊巧妙地比作自己。它们不分彼此,共同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这种形象的表现手法使诗句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接下来是第二句:“不分大与小,两处丝相挂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四 两蚕同一茧,尔我交缠绵。只为腹中丝,至死并头眠。 注释: - 两蚕:指两条蚕,它们共享一个茧,相互缠绵在一起。 - 尔我交缠绵:表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 腹中丝:指蚕吐出来的丝线,是蚕的产出物。 - 至死并头眠: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它们也会紧紧相依在一起,永不分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条蚕在茧中的紧密相连和相互依偎的情景,展现了它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注释】子夜歌:古曲名。十六首:指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妃子李陵容所创的《子夜歌》十六首。流苏:古代妇女头饰下垂的穗子,这里泛指帷帐。细腰:形容腰肢纤细。罗带缓:罗衣带宽松。 【赏析】这首小词是写一位美人的情态。开头两句说,温柔的风轻轻地摇动着帷帘的流苏,而床上的人半睡半醒却还觉得被子不暖。第三句“生来自细腰”点明这位美人的身材苗条,第四句“加之罗带缓”则说明她穿着宽松的衣服。全词语言通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