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诗人陈师道。他的诗作风格朴实自然,注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行者德山改名德止 - "行者"可能是指一个旅行者或者是一个正在改变名字的人。 - "德山"可能是他原来的姓氏或者是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的名字。 - "改名德止"意味着这个人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德止"。 2. 吾宗一德山,天下同仰企 - "吾宗"可能是指他的家族或者宗族。 -
【注释】 连城之璧:指价值连城的珍珠美玉。本无瑕:本来没有瑕疵。何事生来便撒沙:为何生来就撒下沙子呢?阿师:指和尚。落处:比喻事情的起因、结果。好冤家:指好和坏、善与恶。有恶冤家:有恶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变迁的看法。首句“连城之璧本无瑕”,是说连城之璧本来没有瑕疵,但为何生来就被撒沙呢?这里,作者以连城之璧喻指美好的事物,而以撒沙喻指破坏美好的东西的人或事
注释: 1. 竺土大仙心:指印度的大仙人的心,竺是古印度的代称。 2. 东西密相付:东西是指东方和西方,密相付指的是秘密地交付。 3. 谨白参玄人:谨慎地向研究道家玄学的人报告。 4. 光阴莫虚度: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5.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间宝贵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东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强调时间的珍贵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注释 1. 有佛处不得住:意指在充满宗教或神圣气息的地方(如寺庙、教堂等),人往往不能自在地居住。 2. 铁鞭击碎珊瑚树:形容打击之猛烈,如同用铁鞭击打珊瑚树一样,形容力量巨大。 3. 无佛处急走过:表示在没有宗教信仰或神圣存在的地方迅速通过。 4. 澄潭不许苍龙卧:清澈的水池不允许大鱼(苍龙)栖息,比喻环境清静或要求严正。 5. 三千里外莫错举:即使距离遥远也要保持正确的行为
金乌,太阳的别称;飞,升起的意思。 玉兔,月亮的别称;走,落下的意思。 目前的事,看不透。 十日前,五日后,谁敢咳嗽(咳嗽声)。 注释:金乌和玉兔分别指太阳与月亮,金、玉都是贵重之物,所以这里用金乌、玉兔来象征太阳与月亮。金乌飞指的是太阳升起了;玉兔走指的是月亮落下了。“目前”指现在,“看不透”指难以看清楚。“十日前”“五日后”指从十天前到十五天后。“敢”是“难道”的意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七律,首句点出题目,表明作者的行踪;颔联写心系尘世,深悟禅理,悲喜交集;颈联写超脱红尘,洒脱不羁,物我两忘;尾联写超然物外,无拘无束,任运随缘。 “处尘劳界住深禅”,尘劳界即尘世,是世俗社会;住深禅即在深奥的禅理里居住。这里指作者已经脱离了尘俗世界,进入到了深奥的禅理中。 “几度悲心碎复圆”,悲心碎表示作者内心的痛苦,悲心碎又表示作者内心的悲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三》。全诗如下: 元正启祚,万物咸新。 山形拄丈子,只么黑鳞皴,时来也解笑翻身。 倒腹倾肠为君说,唱歌须是帝乡人。 注释: - 元正启祚:指新的一年开始,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万物咸新:指所有事物都焕然一新。 - 山形拄丈子:指的是山峰的形状像一根巨大的柱子。 - 只么黑鳞皴:意思是只有黑色的鳞片,没有其他颜色的鳞片。 - 时来也解笑翻身
注释: 忌口:减少食物的摄入。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四:是第150首偈颂。 自然:自然地、不费力地。诸病减:各种疾病都减轻了。 多情:过分的感情。未免:难免。有时劳:有时候会有些劳累。 贫居:居住在贫困之中。动便成违顺:一动就会违背规矩或者顺应习俗。只能:只有。得:能够。清闲:清净、悠闲,指清高脱俗的生活。一味:仅仅,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保持高尚品质的决心。他明白,要想身体健康
注释: 1. 出山相赞:指弃官归隐,来辅助君王。 2. 弃却金轮尊贵人:抛弃了尊贵的金轮王的身份。 3. 要来平地讨艰辛:要来到平凡的地方去寻求艰辛的生活。 4. 如斯面目尘埃甚:如此丑陋的模样,真是让人感到厌恶。 5. 更说优昙别是春:再说这优昙花也有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第一句“出山相赞”,意为放弃高贵的职位回归山林
【注释】 “寰中”句:天子,指帝王。塞外将军令:塞外为边疆地区,将军是武官。敕,皇帝的命令。“出”句:佛祖出头,也须乞命。佛祖,指释迦牟尼。乞命,乞求饶命。“今日”二句:合作么生,将逐符行。合作,合作做一件事;么生,怎么的;符行,符节出行。 【赏析】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体恤百姓、只顾自己享乐的愤慨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诗的前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