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壬
注释: 溪上楼:指在竹溪上建的楼。 陆居无屋舟无水,得似先生屋作舟:陆地上有房子,水上没有房屋,这和先生的住所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喻先生像在陆地上居住,而像在水上漂浮一样自由自在。 人海茫茫我何有,且教满载一天秋:人生如海,我如同沧海一粟,无法改变什么。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像秋天的收获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对竹溪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骑上扬州不可招,一朝蜕影入冰绡。 2. 凡夫岂敢留仙骥,却遣衔书赴九霄。 诗句释义与赏析 骑上扬州不可招: - 骑上:“骑”在这里是动词,意味着骑马或骑着马。“扬州”则是指古代城市名,此处指代一个地点,可能是诗人居住或曾经到访的地方。整个句子表达了一种无法被邀请或难以被接近的感觉,暗示了诗人与扬州之间的距离感或是某种无法轻易到达的状态。 - 不可招
诗句解释: - 坡仙戏墨是信手:这里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苏轼,他的书法被称为“坡仙”。东坡先生在写字时非常随意自然,就像游戏一样。 - 松雪晚年深得之:这里的“松雪”是指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字,他以书写松树和雪景的字体著称。“晚年深得之”意味着米芾晚年时对这种字体的掌握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 两竿瘦竹一片石:描述了一幅竹子和石头的画面,竹子被描绘成“两竿瘦竹”,而石头则被形容为“一片石”。 -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明初看到一片青草覆盖的广文庭下,突然感到一阵秋风袭来,顿时想起了故乡和亲人。 首句:“广文庭下草青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广文庭下原本是一片荒地,但现在长满了茂盛的青草,显得生机勃勃。这里的“广文庭下”指的是明初时期的科举考试场所,而"青青"则形容草色鲜绿。 次句:“绛帐秋风一夕生”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绛帐是指红色的帷帐
【题解】 《题明初所藏青山白云图》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注释】 题:题词。 明:指明朝。 所:代词,指“我”的收藏室。 苍狗:苍色的狗,比喻年老或残败。 不成衣:不能用来缝制衣裳。 添:增加。 峰峦:山峰和山岭。 奇:不同寻常,这里指山峰的奇特。 若:像。 霖:久雨。 前日:往日。 【译文】 我的藏室内,有一幅画
许有壬的《次巴克实彦卿雪中见示韵六首 其六》是一首充满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诗作。下面将逐句释义这首诗: - “晃朗江天炫日光”:形容江天明亮,阳光灿烂。这里的“晃朗”表达了阳光的明亮和广阔,而“江天炫日光”则描绘了江面和天空在阳光照射下的美丽景象。 - “玉峰寒立斗高强”:用玉峰比喻山峰,形容山峰在寒冷中依然挺拔,展现出坚强的姿态。这里的“玉峰”不仅具有美丽的含义,还象征着高尚的品质。 -
注释: 中秋之夜,我们可以尝试邀请客人一起饮酒。我朗诵了苏轼的“明月明年何处看”的句子,座中的明初可行都和韵赋诗。我得到了两首三叠体诗,仍命祯赋。 夜来风雨不成寒,似念幽人在考槃。 老夫老态月应道,明镜明朝君自看。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中秋节夜晚所作的。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的诗句“老夫老态月应道,明镜明朝君自看。”描绘了他对自己年迈的自嘲,同时也提醒他的朋友,无论何时何地
注释:深夜,风露正冷,知道这是寒冷之夜,风在衣内,月在天上。我举杯向明月畅饮,远方的佳人在千里之外,也应一起观赏这美好的月光吧。 赏析:本诗是一首中秋饮酒词。首句写时令,点明节序;次句以“恰”字点明夜深;三、四句写饮酒赏月之情景。全诗意境清幽,情调闲适,语言浅近自然,不假雕琢,读来令人感到清新悦耳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题滕王阁图:题目直接表明这是在描绘滕王阁的画作。 2. 赐麻帝子久无闻:这句表达了对滕王阁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状态的感慨。"赐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或封赐,"帝子"则可能是指皇帝的后代或有功之臣。这里可能是在说滕王阁虽然曾经受到皇帝的恩赐,但却长时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表彰。 3. 南浦西山自雨云:这句描绘了滕王阁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景观
次巴克实彦卿雪中见示韵六首 其一 谁因景物竞流光,为学终身贵自强。 身立程家门下雪,从知寒气岂能僵。 次巴克实彦卿雪中见示韵六首 其六 谁因景物竞流光,为学终身贵自强。 身立程家门下雪,从知寒气岂能僵。 注释: 1. 谁因景物竞流光:是谁因为景物而争着发光呢?这里的“竞”是指争夺、竞争的意思。 2. 为学终身贵自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自强不息。 3. 身立程家门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