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无
【注释】 旱乡田父言:旱地的农民。 疲牛病喘饿桑间:疲惫的老牛在桑林中喘息呻吟,饥饿难耐。 碌碡闲眠麦地乾:碌碡在干燥的麦田里悠闲地躺着休息。 残税驱将儿子去:为了缴纳剩余的赋税而不得不把年幼的儿子送去服劳役。 豆畦却倩草人看:请个农人来看管豆畦。 【赏析】 此诗以“早”为题,写的是农村的早景。 首句写农夫的劳累:老牛疲惫不堪;病牛在桑林里喘息呻吟,饥肠辘辘,难以支撑
【注释】: ①荷钱:莲花上的花苞,又称“莲花蓬”,是荷花的种子。 ②暴富:指突然发财。 ③买得:买到,占有。 ④鸥眠:大雁在湖中栖息。 ⑤赏析:这首诗以莲、荷为题,寓意深刻。诗人借物抒情,通过描写荷叶、莲花和它们上面的莲子,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首句写荷叶、莲花上长出的莲蓬被风吹落,白白地浪费了一根藕丝。第二句说,这莲蓬本是暴富者所种,却要落到贫穷者手里,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注释: 分向湘山伴野蒿,偶并香草入离骚。 清名悔出群芳上,不入离骚更自高。 释义: 我本就喜欢在湘山陪伴那些野蒿生长,偶尔与香草一起被收入屈原的《离骚》。 我的清白名声,后悔出现在百花争艳的地方,如果它不被收录进《离骚》中,那我的名声将更加高尚。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离骚》的赞美和对自己清白名声的自豪,表达了他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以及对历史评价的关注。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像香草一样,被人们珍视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意,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内容和艺术手法,最后点明情感。 本诗大意是:大禹治水,力平水土,形势回天,功德盖世,三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功绩永远铭刻人心。他走遍了四海九州,留下足迹;只有陵寝在越山边矗立。 首句“力平水土势回天”一句,写大禹治水的伟绩。大禹治水成功,使洪水退却,土地得到灌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这都归功于他不畏艰险,力排众议
注释:寒食节的天气,十天里花期九雨风,每年都在年节后百五日时患病愁。 春寒不减香篝火,红蜡青烟忆汉宫。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感受和怀念之情。前两句描述了寒食节时天气多变、雨水较多的情况,以及人们对节日气氛的期待。中间四句描述了夜晚时分,人们在温暖的香篝火旁度过,回忆着汉代的宫殿。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唐宫词补遗 赏析元代宋无经典之作 1. 诗作内容 - 昭阳仙仗五云中 - 遥听笙箫起碧空 - 夜半月明人望幸 - 君王自在广在寒宫 2. 诗句翻译 - 昭阳仙仗五云中:昭阳殿的仙乐声随风飘荡,如同云彩中的仙乐。 - 遥听笙箫起碧空:遥远的天空中传来了笙和箫的音乐声。 - 夜半月明人望幸:夜晚的月光下,人们都在期待着皇帝的到来。 - 君王自在广在寒宫:皇帝在寒冷的宫殿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3.
【释义】 吴地的霜露已经染白了双鬓,听说忧愁多时会愁白了头发。在溪上的鹭鸶就像白雪一样洁白,想来它自己也没有那许多烦恼。 【注释】 发白解嘲:指年纪已老而官运亨通。 吴霜:即“吴地之霜”,泛指江南地区。 两鬓:双鬓。 愁多:忧愁多。 白头:形容年迈。 溪上:指溪边的水边。 鹭鸶:一种水鸟。 浑似雪:像雪一样。 想应无那一身愁:想来它自己也没有那许多烦恼。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
宫词 【注释一】:条:丝线,指代裙子。脱:解开。寒:冷。翠袖:浅绿色的长裙。冰:形容裙子像冰块一样冷。羊车:皇帝所乘的车子。梦里:梦中。辘轳声:车轮转动的声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宿:留驻。暖却:使温暖。春纤:即“春风”。暖玉笙:用暖玉做的笙。 【翻译:】 一条金线绣成的裙子被脱下,它就像冰冷的冰一般。皇帝乘坐的羊车在梦中驶过,车轮转动的声音仿佛就在眼前。留在宫中的薰炉点燃了沉香
注释:文园公因病而深怀思乡之情,只应惆怅为鸣琴。 老来已不再有凌云壮志,却赋长门易酒金。 赏析:诗人以“只应”二字表达了对文园公的惋惜与同情,感叹其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诗中“只应”一词,既体现了文园公的才气,又透露出他的无奈与辛酸。接着,诗人用“鸣琴”一词,描绘了文园公昔日的辉煌成就,也隐喻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最后两句,诗人以“老来”开头,暗示了文园公年纪渐长,但却没有再展凌云壮志的雄心
【注释】 见:指诗篇。 湖塍:水边平地。 【译文】 破败的茅屋没有柱脚斜,一位白发的老农看守着家。 这些年里经常闹水灾,难以播种秧苗,只好在水边种植藕花。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的诗。首句“田间见”,是说诗人来到田间所见的情景。第二句“破屋无茅柱脚斜”,是说这间破旧的茅屋内没有一根横竖的支柱,倾斜不正。第三句“一农头白病看家”,是说这位年高体弱的老人正看守着他那残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