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养源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浮鸥自比,表达对郭相廷的思念和不舍。“此去江南秋色好,一村黄叶认归舟。”写诗人送走友人后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赏析】 第一句,写诗人送走友人后,自己孤身一人踏上还车桥的路。天涯,指远方;踪迹,足迹。两句合起来,写出作者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第二句,写与朋友分手,诗人内心惆怅不已。聚散无端,指离别的时间、地点、原因都无从知晓。“我欲愁”
注释:在寒冷的春季,我本想寻找春天的气息,却感到有些疲惫。因为梅花已经凋谢,所以杏花显得更加娇艳。 我让仆人打开窗户,拉开重帘眺望远方,却发现并非东风,而是北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寒中寻春,却因天气寒冷而感到疲倦的情景。他通过观察梅花和杏花的颜色和状态,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呼僮钩起重帘望”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天涯踪迹等浮鸥,聚散无端我欲愁。 此去江南秋色好,一村黄叶认归舟。
于养源,字辛伯、惺伯,号秋诠、秋泉,又号柳隐,是清朝的诗人。下面将深入介绍他的生平经历、作品及其文化成就: 1. 个人背景与生平 - 家庭出身:于养源,字小堂,仪徵人,安徽补用知县。 - 仕途经历:曾与岳鸿庆等人结“鸳湖诗社”,书室曰“一粟庐”、“只自怡斋”、“丹麓吉金室”。 - 殉难经历:于养源在清朝末期殉难,予云骑尉世职。 2. 文学贡献 - 诗歌创作:著有《灯窗琐谈》10卷
于养源,字辛伯、惺伯,号秋诠、秋泉,又号柳隐,是清朝的诗人。下面将深入介绍他的生平经历、作品及其文化成就: 1. 个人背景与生平 - 家庭出身:于养源,字小堂,仪徵人,安徽补用知县。 - 仕途经历:曾与岳鸿庆等人结“鸳湖诗社”,书室曰“一粟庐”、“只自怡斋”、“丹麓吉金室”。 - 殉难经历:于养源在清朝末期殉难,予云骑尉世职。 2. 文学贡献 - 诗歌创作:著有《灯窗琐谈》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