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
宫词二首·其一 披香侍宴插山花,厌著龙绡著越纱。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译文及注释: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君王面前。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宫词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张祜在安史之乱后的作品中,通过描绘宫女的生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同情与反思。诗的前两句“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
【注释】 八月:农历月份,即阴历的七月、八月。九月望夕雨:指农历九月初八日晚上下大雨。望夕雨,是古代对阴历七月下旬到九月上旬的天气现象的称谓,即秋雨。 繁云:多云。 两回三五晦漫漫:指阴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初八(满月)及二十九(下弦月)。 一年怅望秋将尽:指一年的秋季即将结束,即“秋尽”。怅望,因思念而有所怅惘。 不得常娥正面看:指不能看到月亮的圆满形态,即“缺月”。常娥,即嫦娥
注释:喜欢雪的诗句。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杨花道即偷人句,不那杨花似雪何。 译文:我非常喜欢谢家的咏雪诗,今天我见到雪花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杨花如同偷走人的诗句,为什么杨花不能像雪花一样洁白美丽呢。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的诗歌。首句"长爱谢家能咏雪",表达了诗人对谢家咏雪诗的喜爱和欣赏;第二句"今朝见雪亦狂歌",则展现了诗人在见到雪景时的兴奋和激动之情
【注释】 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月亮圆的一天。 长短一年相似夜:意思是说,虽然一年之中有长有短,但每逢望日这一天,月色却是相同的。 中秋未必胜中春:意思是说,中秋节虽然也是个好时光,但未必就比春天更好。 不寒不暖看明月:意思是说,这个时候既不冷也不热,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况是从来少睡人:意思是说,更何况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喜欢夜晚赏月的人。 【赏析】 此诗前二句写望日之景,后二句写观月之意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安禅寺美景的七言绝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欲到安禅游圣概 - 译文: 我渴望去游览那安禅寺(圣概)的美丽景色。 - 注释: “欲”表示强烈的愿望或欲望。 - 赏析: 诗人表达了对安禅寺的向往之情,希望通过游览来欣赏其美丽景色。 第二句:先观涌塔出香城 - 译文: 首先观看那座矗立着的塔,它从香气四溢的城市中突出。 - 注释:
寄海峤丈人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译文: 我站在海边,看着无边无际的海洋,心里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因为我知道,大海虽然广阔,但仍然无法完全覆盖这片天空。岁月在流逝,我也在这岁月中留下了痕迹。我曾在这里居住,看着秦王修建的石头桥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海、人生和历史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海边的情景
翻译: 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若为教作辽西梦,月冷如丁风似刀。 注释: 1. 莫愁曲: 一种古代歌曲的名称,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2. 玳瑁头: 玳瑁是一种珍贵的材料,用玳瑁制作枕头可以防暑降温。 3. 刺战袍: 形容战士的战袍被荆棘刺破,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艰苦。 4. 碧纱窗外: 形容窗户上的薄纱随风飘动,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5. 叶骚骚: 形容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内容逐一分析比对判断正误。 此诗前两句写景:游客远游新过岭,每逢芳树问芳名。诗人从“远游”的主观感受落笔,写自己远游他乡,在山岭之旁,看到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有一棵株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是这一片林中的佼佼者,诗人不禁驻足观赏,情不自禁地问道
寄白司马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注释:三条九陌是京城的繁华街道,花时节指的是花开的季节,万户千车看牡丹形容当时赏花的人很多,都是贵族和富豪。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江州度过的五年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京城长安盛景,通过细腻地描绘了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以及赏花活动的热闹场面
千载空祠云海头,夫差亡国已千秋。 注释1:祠庙空无一人,只有云雾缭绕在祠堂的上方。 千载空祠,千载,形容时间之久;空祠指的是无人祭拜的祠庙,表达了诗人对于伍员庙的感慨与惋惜。云海头,云海,形容云雾茫茫,如同大海一般浩渺;头,指祠堂所在之地,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伍员的怀念之情。 夫差亡国已千秋,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君主,以残暴著称;亡国,指国家灭亡;千秋,一千年的时间,用来强调时间的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