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词、韵律、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翻译”“赏析”,然后分析诗句内容,最后给出答案。 (1)“泼眼青螺宿雨晴,乘闲连日作山行。”意思是:眼前青螺似的山峦在雨后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壮观,趁着闲暇连续数日都在山中行走。“泼”形容水花飞溅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山势突兀;“宿雨晴”即“雨过天晴”,指经过一夜的雨水,到了早上天气放晴
玄鸟初归去,宾鸿属仲秋。 金风时渐爽,火气已全收。 清庙深还邃,斋居阒且幽。 传呼严夜禁,次第报更筹。 奉祀遵明训,为邦赖至休。 茅分秦社稷,位重汉诸侯。 肥腯供尝献,丰年获岁酬。 神明歆懿德,辅弼赞嘉猷。 每惧名难副,深惭礼未周。 精诚元自集,职业素能修。 仁义钦天道,忠勤释帝忧。 春台恒盎盎,寿域日优优。 相祀劳公等,宾筵总畯流。 纲维端有本,感格岂无由。 内外能修谨,神人永附投。
向读三秦记,闻周平王东迁见白鹿于此原以是得名予自辋川经此漫思往事而姑识之以诗 这首诗是杜甫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和感慨。他在这首诗中提到了《三秦记》中的一段记载,即周平王东迁后在白鹿原上发现了一只白鹿,因此这里被称为白鹿原。他以此为契机,回顾了自己从长安到洛阳再到四川的旅行经历,感叹世事沧桑,王朝更迭。 周辙东迁叹黍离,巍然王业遽陵迟。 千年白鹿空原外,争似呦呦在囿时。 注释: 周辙东迁
注释: 攀援石磴(dèng)上仙台,万壑晴天的岚雾未散。 千尺长松云一片,半空只有鹤飞来。 译文: 攀登石阶登上仙台,山谷中晴日的烟雾还未散开。 千尺长松与云相接,天空中只有鹤飞翔而来。 赏析: 这首诗以五台山景色为题材,描绘了五台山的美丽风景。诗人通过对五台山的细致观察,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万壑晴岚”、“千尺长松”、“云一片”等
【注释】 明日早发迤𨓦山行其千态万状怪怪奇奇诚有如退之南山诗之所云者予素有山癖每涉于目甚悦于心不暇作长诗姑成七言四绝云: “宿雨晴来罨画张,重重螺髻拥穹苍。 数声啼鸟桃花落,一路东风涧水香。”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清晨在迤𨓦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山色之美,次句写山势之高,第三句以啼鸟、落花点染春意,结句以清风、涧水衬山景,渲染了山中春意盎然的氛围。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一首咏景小诗
注释:沣水桥西的小路通向山中小径,好山就像画一样依偎在晴朗的空中。想要叩问禅关在哪里,隐隐约约的钟声在紫色翠绿中响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小山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好山如画”形容这座小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隐隐钟声紫翠中”则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我住在石门,清夜不能入睡,听到的只有野鸡鸣叫和涧水流动的声音。 翻怜车马明天出发,只能坐听潺潺的涧水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过夜的所见所感。首联“空翠侵人睡不成,夜深惟有野鸡鸣”,写诗人因山中幽静的夜晚而难以入眠,只能听着野鸡在深夜的啼叫声。颔联“翻怜车马明朝发,坐听潺潺涧水声”,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车马出行的遗憾之情,只能坐着倾听山涧的水流声。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
【注释】: 灵台:指王的宫殿。望氛祲察灾祥:望气以占卜吉凶,观察灾异。 倏:迅速。神灵:这里指文王。 得名:因此而得名,即因作诗而闻名。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指西伯姬昌。 经台:即文王所建造的灵台。谩:徒然、空。 寓景行之意:借景抒情。景行,有德之行,美好的德行。 云:指下文所说的“凤凰来朝”之事。 【译文】: 我听说周文王建造灵台是为了观望天象,察看灾异,而且他迅速地就完成了这一工程
第一首 灞桥柳绿丝丝垂,折下条丝赠别离。 行人桥上水声急,不知日夜为何为。 注释:灞桥上的柳树绿色嫩细如丝,轻轻垂下,仿佛在为即将离别的恋人折下长条来作为礼物。行人在桥上行走时,桥下的水流湍急,他们不知道日夜不停地奔波是为了什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灞桥上柳树的美丽景色以及行人的匆忙身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柳树的美丽与行人的匆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态度评价与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诗是诗人经过灞桥时偶有所感的即兴之作。灞桥作为长安东去和西去的分界线,历来有“灞上送别”的传统。诗人过此,不禁想起郑綮,遂成一绝。全诗语言通俗自然,情调轻松诙谐,富有生活情趣。 第一句“信马东风鸟乱呼”,写自己骑马经过灞桥,看到春风中的柳树,听到鸟儿在枝头乱鸣。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