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东园即事 绣帷雕阑护晓寒,万千红紫半含羞。呼童点检春多少,花事相将到牡丹。 译文: 东园中,绣帷和雕栏都守护着清晨的寒冷,千万种红色的花朵在半掩之中若隐若现。我呼唤童儿来检查春天有多少,花儿们相互搀扶,纷纷来到牡丹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园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首句“绣帷雕阑护晓寒”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晨曦初露时,绣帷雕栏如同温柔的母亲般守护着大地
山行其四 上方台殿锁烟霞,石磴萦纡路转赊。 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 注释: 上方台殿被烟雾和云霞笼罩着,石阶曲折蜿蜒,山路弯弯曲曲。 鸟儿的鸣叫声消失得无声无息,僧人进入了打坐入定状态,半山腰的风把紫藤花吹落在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上方台殿锁烟霞”一句,以“锁”字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形象生动
注释: 春社:春季的祭祀活动,是农村的传统节日。 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茅屋:用茅草搭成的房屋。 燕飞来:燕子飞回。 方兴:刚刚兴起。 社鼓:祭祀时敲的鼓,用来驱邪辟鬼。 斜日:太阳倾斜地照在山上,形成一片阴影。 半山:指山的一半高度处。 林影乱:树林的影子在地面上交织在一起,看起来乱了秩序。 杏花:杏树的花,春天常见的景物。 醉人回:让人感到陶醉和愉悦。 赏析:
注释:我喜爱山连日来一直在做山路行走,但并不惬意。晚上归去后,在诗梦中还依稀听到涧边松声。 赏析:诗人对山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他热爱山,更热爱山中的一切。山中的生活使他流连忘返,山中的景色令他心旷神怡。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能够真正享受山中生活的人,他不能像山一样长久地存在。所以,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进入梦乡。在梦里,他仿佛又回到了山中
注释: 金鸭香消绣幕垂,半窗花影梦回时。 彩竿闲却秋千索,月上梨花第几枝。 赏析: 《春夜》是一首描写春天夜晚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春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春睡美人画 绣罢鸳鸯午睡浓,香销金鸭绮疏封。渚宫有梦怜朝暮,飞下巫山第几峰。 注释译文 绣罢鸳鸯午睡浓,形容美人绣完的鸳鸯图案后,午时刚过便沉浸在甜美的梦中,难以自拔。香销金鸭绮疏封,描绘了美人在梦中轻轻抚摸着金色鸭子形状的锦缎,感受其细腻和柔软。 渚宫有梦怜朝暮,美人在梦中感受到早晨和黄昏时分的美好与忧愁。飞下巫山第几峰,形容美人梦中仿佛自己化作巫山之云,飘然而下,不知道究竟降落到了哪座高峰
【注释】 登楼:登上高楼。 凭高:凭倚高楼。 寒烟衰草:形容秋日景色萧索凄凉。 松楸(qiū):指墓地上的古松、古墓。 【译文】 闲来无事,不忍心去倚靠危楼,一度凭高,不禁泪流。 极目远望,青山在斜阳的映衬下显得苍翠;寒烟衰草,紧接着那古老的松树和坟墓。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高时触景生情而感伤落泪的情景。首句“闲来不忍倚危楼”,表明了诗人登高的原因——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
诗句:初度人人绮宴开,我逢初度不胜哀。 译文:宴会上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我遇到了自己的生日却不能开心庆祝。 注释:绮宴,指华美的宴会。不胜哀,表示悲伤到了极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生日宴会上的孤独和悲伤。宴会的华丽场景与作者内心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生百态,以及人们在特定时刻可能遭遇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注释: 1. 红牡丹:指的是红色的牡丹花。 2. 天风吹破锦云团:形容牡丹花朵盛开,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绚丽多彩,被清风轻轻吹破。 3. 凉沁胭脂露未干:形容牡丹花的花瓣上还残留着露水,颜色鲜艳如胭脂。 4. 好似玉环妆束罢,绛罗衫袖拂阑干:形容牡丹花的娇艳和美丽,就像古代美女杨玉环刚刚打扮好的样子,而她的衣袂飘动,仿佛在拂过栏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牡丹花图景
注释:这是一首咏黄牡丹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黄牡丹的雍容华贵与高贵典雅,赞美了其美丽和高洁的品质。 赏析:诗人以牡丹为题,赞美黄牡丹的美丽和高贵品质。姚家黄牡丹是一种独特的品种,它不学宫妆(即皇宫里的女子化妆),而是学道妆(即道士的打扮)。这种独特的美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句“秀毓中央颜色正”,形容黄牡丹花朵丰满、色泽鲜艳,如同一个高贵的公主般端庄优雅。 第三句“品题无忝作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