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注释】 东风吹冷:东风寒冷刺骨。 窗纱:指窗帘。 云黯瑶空散玉华:云气昏暗,天空飘洒如瑶台的玉屑。 咫尺:极言距离之近。 灞桥:古桥名,在长安东门外。 何问:为何要问?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以写景起兴,借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首句“东风吹冷入窗纱”,写的是冬去春来,东风解冻,天气转暖。“冷”字点明时节,同时烘托出梅花盛开时那种傲霜斗寒的精神。次句“云黯瑶空散玉华”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铜龙咽水漏声迟” - 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铜龙咽水”这一形象,表达了夜深人静、水流声悠扬的场景。而“漏声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静谧的感觉,仿佛时间的流逝被无限拉长。 2. “隔坐香风拂面吹” - 这里,诗人通过触觉上的感官体验,描述了夜晚中独特的氛围。“隔坐”可能意味着诗人和他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或隔离,而“香风拂面”则营造了一种温柔且略带凉意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首先读懂全诗,把握其内容,体会其情感,理解其主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手法、语言特色进行分析评价。注意要联系题目和注释,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1) 晴望。“浮云”二句:意思是天空湛蓝,白云飞尽,只有碧空长存。天末流风洒面凉:“流风”即微风,“流风”指飘忽不定的轻风。“天末”即天涯。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感受着秋风带来的清凉
注释: 暮春:指暮春时节。阑珊:将尽,衰退。 景渐稀:景色渐渐稀疏。 梨花飞尽柳花飞:形容春天的景致已经消失,只剩下飘零的花絮。 闲门要路皆芳草:形容道路两旁都长满了芳草。 惆怅王孙独未归:意思是说春天的景色已经很美了,可只有我独自没有回去,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暮春时节所作,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春事阑珊景渐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及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要点,最后结合选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谕祭祖王陪朝使宿坟所”,意思是:朝廷的使者在坟墓前住宿。“天光终始贲丘园”,意思是:天上的光辉照耀着丘园。“感激鸿仁矢不谖”,意思是:我感激君王的恩德,誓死不改初心。“地下先公应有语,九泉无自答皇恩”,意思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翠辇间关道暍时 - “翠辇”指的是华丽的轿子,古代帝王或贵族出行时的交通工具。“间关”形容道路崎岖或复杂,这里可能是形容道路艰险,需要特别小心。“暍”是中暑的意思,这里可能指天气炎热导致身体不适。“时”表示时间。 - 综合理解:皇帝乘坐的豪华轿子在艰难的道路上前行,因为天气炎热感到不适。 - 注释:翠辇(华丽轿子),间关(山路曲折),暍(中暑),时(时间)。 2.
注释: 在野外的鸟儿啼叫,春天到来,阳光明媚,水光山色更加分明。 春神像是在帮助游玩的人,所以把飞舞的花片作为使者送来送去,迎接和送行。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景的小诗。诗中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清晨,野鸟啼鸣着,春天到来,阳光明媚,水光山色更加分明。春神似乎也很喜欢游玩,于是派遣飞花作为使者,为人们带来欢乐。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明丽,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注释: ①春阴:春季天气阴沉。②芳菲:芳香、繁盛。③东君:春天的神。④护:保护。⑤漫飞:无目的地飘落。 赏析: 《杏花》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杏花盛开的景象。诗中通过对杏花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首句“二月春阴花信稀”中的“春阴”、“花信”都是指春意和花朵。春阴是指春天的阴霾天气,而花信则是表示花期的到来。这里的“花信稀”意味着春天已经过了大半
注释:中秋的明月,把整个秋天都照亮了。广寒宫阙,即月中宫殿,月光流泻,普照大地。嫦娥在这一天晚上要精心打扮自己,她站在楼台的最高层,面对着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月亮景色的诗。诗人以优美的诗句描绘出一幅美丽而宁静的夜景图。其中,“平分一半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意盎然的景象;“素光流”则形容月光如水,洒满大地。此外,“嫦娥此夜勤妆束”一句,不仅描绘了嫦娥在中秋夜的辛勤打扮
【注释】抱琴:抱着琴,意指抚弄琴。万壑千岩:万重山壑和千重岩石。爽气浮:清新之气上浮。著得许多秋:怎么装得下这么多的秋天呢?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诗人以“小景”为题,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首句“抱琴散步碧山幽”,描绘了诗人在青山绿水之间漫步的情景。这里的“抱琴”既是一种艺术表达,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