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语言表达角度来分析,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如“谯门”“万朵红灯闹早春”等,以及诗句中的重点句子。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前年元夕宴谯门,万朵红灯闹早春”的意思是:前些年的元宵节,我在谯门设席,满城灯火通明,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谁谓今宵顿寥落,长天独拥一冰轮。”的意思是
注释:三月五日阴云密布,帘幕轻寒,花落满栏。困于思考,不愿品尝美酒,却喜爱山色倚栏观赏。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月六日夜梦与亡妇相逢》。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一个雨天的梦境中与亡妇相遇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全诗以“三月五日”为背景,通过描写雨天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思念之情
【注释】 幽事:闲事;晚山色:傍晚的山色,指山中的景色。 斋:居室;雨馀:雨过天晴。 乱红:花枝凌乱的样子。欹(ī):倾斜。 浮绿:浮泛的绿色。涨郊墟:使郊外荒芜。 北牖迸新笋:北窗透进的阳光使新长的竹笋破土而出。 西园生野蔬:西园里长出了野菜。 槿篱:用槿树作篱笆,即篱笆上开有槿花,故称。绕茅屋:用茅草盖成的屋子被槿篱环绕。已分老樵渔:已经分别了老樵夫和渔人。 【赏析】
诗句:春来寻胜事,此兴亦何军。夜雨乱江渌,朝花褪日红。雷声惊岭北,云气涨溪东。蓑笠冲泥去,谁知与我同。 译文:春天来了,我寻找新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夜晚的雨打乱了江水的颜色,清晨的花朵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山岭传来雷声,天空中云气升腾,小溪的东面也显得更加宽广。我穿着雨衣,戴着斗笠,在泥泞中前行,不知道是谁与我同行。 注释: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九成的作品
三月十一日不出 老罢慵人事,柴门尽日扃。 注释:年老力衰,懒于应酬,整天关闭着柴门。 译文:由于年老力衰,我懒得应付人世的应酬,整天紧闭着柴门。 赏析:首联点明了时令,写诗人因春日里天气阴沉而不想外出。颔联“春江”句,写江面水涨。“夜雨”句,写江边小洲被雨水淹没的情景。颈联写盼望晴天的心情。尾联写西山景色美丽。全诗语言平淡自然,但感情却十分真挚。 三月十一日不出 老罢慵人事,柴门尽日扃。 注释
悼王侍郎的诗句如下: 气郁芝兰秀,心虚水镜明。 吁谟三代学,献纳万人英。 未遂平生志,空馀后世名。 江湖添老泪,落日照铭旌。 译文: 我内心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他如同芝兰一样高洁,如同明亮的镜子一样清澈透明。他在朝廷中有着深厚的智慧和见识,他为国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未能实现自己一生的理想和抱负,只能留下名声流传后世。我在思念他的同时,也为他增添了许多悲伤的泪水,夕阳下
注释: 昔日尝惊堕俗尘,今朝始觉是闲人。昨夜梦见自己从世俗中跌落,醒来后发现现在自己是个闲人。 夜窗睡起无人见,万里青天月一轮。夜晚在窗户旁睡着,醒来却看不到人,抬头一看是满月的夜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昔日尝惊堕俗尘”,回顾了过去,曾经因为世俗的压力感到困扰和恐惧。第二句“今朝始觉是闲人”,则表达了现在的觉悟
【解析】 此诗为五律,每句七言,共四联。首联“次单推韵”指作者的写作习惯,以次韵形式作诗,即用同一韵部的字押韵;颔联点明主题,写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颈联“端溪元秀爽,梅蕊正萧疏”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梅花的风姿;尾联“公事多馀暇,箪瓢亦晏如”表现诗人清贫的生活态度,以及淡泊名利的心态。 【答案】 次单推韵 每思乡里秀,日日听新除。 愁苦千行泪,清贫一束书。 端溪元秀爽,梅蕊正萧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三月二十四日出城》。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字释义和赏析: 三月二十四日出城 - 三月二十四日:指的是诗人在三月二十四日这天离开城市。出城:离开城镇或城市。 数日雨不止,今晨晴已还。 - 数日:好几天。雨不止:好几天没有下雨。今晨:今天早上。晴已还:今天清晨天气放晴。 江头看浊浪,窗外见青山。 - 江头:江边。浊浪:浑浊的波浪。窗外:窗户外面。青山:远处的山峦。
【注释】 1.柴门:柴草编成的门。2.两旬:二十天。3.江边柳眼:指初生嫩叶,形似人眼,故称。4.西湖:今江苏无锡太湖之东,以风景美丽著称。5.长条:柳枝。6.醉几春:即“醉几回”的倒文。7.赏析:诗人久居他乡,怀念家乡,于是在春天来到江南水乡,看到垂柳依依,勾起了思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