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内容较多,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中,“斗鸭栏空水半萍
【注释】 1、银瓶:指诗人的诗集。 2、鹤亭社长: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3、领袖群英属老成:意谓领导一群英杰。 4、徵诗:指征诗。 5、长城:指诗作,比喻为保卫国家而作的诗文。 6、羡君风义师兼友:意思是羡慕你的风节和志向。 7、愧我荒芜学不耕:意思是自愧我的学殖荒废,没有从事农耕。 8、世路茫茫随骥尾:意思是在世上茫茫人海中,像骏马跟随主人一样追随其后。 9、词场衮衮缔鸥盟
【诗词解析】 这首诗是贺吴上花表弟的,贺吴在唐代文学中以诗名世。此诗首联用“玉麒麟”比喻表弟之才,颔联赞颂表弟之德,颈联赞美其文,尾联祝愿他日后能如杜甫一样,官运亨通、文名远播。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 【诗句释义】 1. 第一句:“是真天上玉麒麟,来与延陵作替人。” 注释:这句诗中“玉麒麟”是指表弟之才华如同天之骄子,而“延陵”则是古代地名,这里指代作者自己,表示自己是被替代之人。 2.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理解型默写要求考生能够背诵全文(诗),理解诗文内容,默写与原文相关联句子。情境型默写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填写句子。此题为理解型默写,注意“绮”“钩”等字的书写。 【答案】 三分明月二分秋,处处画帘半上钩。 人比袁宏思泛渚,我非庾亮懒登楼。 广庭且作霓裳舞,圆魄无劳玉斧修。 占尽一年惟此夕,兴酣恐报五更筹
追怀刘壮肃公 海氛骚动寇东瀛,诏起将军斧钺征。 柱可擎天悲末劫,戈难返日坏长城。 六年未了生前事,三郡空传身后名。 惆怅大潜山下路,英魂凭吊不胜情。 注释: 1. 海氛骚动:海疆的风云动荡不安。 2. 寇东瀛:侵犯日本。 3. 诏起将军斧钺征:皇帝下令,征召将军出征。 4. 柱可擎天:形容人的志向和勇气如同柱子一样高大而坚定。 5. 末劫:末世的灾难。 6. 三郡:三个地方。 7. 惆怅:忧愁
是真天上玉麒麟,来与延陵作替人。 摩顶早知非俗器,试声当可并儒珍。 一枝丹桂经秋茁,五色明珠入掌新。 岳降有灵应未已,他年生甫更生申
海氛骚动寇东瀛,诏起将军斧钺征。 柱可擎天悲末劫,戈难返日坏长城。 六年未了生前事,三郡空传身后名。 惆怅大潜山下路,英魂凭吊不胜情
领袖群英属老成,徵诗言志作长城。 羡君风义师兼友,愧我荒芜学不耕。 世路茫茫随骥尾,词场衮衮缔鸥盟。 自从劫后天将压,尚赖先生一柱擎
丁宝濂,讳雨田,字式周,号莲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 丁协源家族丁生让(名端凝)之长子,进士丁寿泉之侄。 光绪间廪膳生。 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 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大正十五年(1926)间,长期寄籍雾峰林家,并担任林家私塾教师,此时亦经常往返雾峰与鹿港之间。 天性喜爱吟咏,日治后,曾先后加入「鹿苑吟社」、「鹿江诗社」,同时也经常参加栎社活动
丁宝濂,讳雨田,字式周,号莲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 丁协源家族丁生让(名端凝)之长子,进士丁寿泉之侄。 光绪间廪膳生。 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 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大正十五年(1926)间,长期寄籍雾峰林家,并担任林家私塾教师,此时亦经常往返雾峰与鹿港之间。 天性喜爱吟咏,日治后,曾先后加入「鹿苑吟社」、「鹿江诗社」,同时也经常参加栎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