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三 楚客当年何苦,愁怀缭转非舒。 赖有管城公子,离骚万恨能书。 注释: - 楚客:指诗人自己,因身处楚国而自称。当年: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期或时光。何苦:意为为何要如此苦苦挣扎。愁怀缭转:形容心中的忧愁和思绪不断纠缠。非舒:即“非舒展”,表示不是可以放松的。 - 赖有:幸好有。管城公子: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才子管仲。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这里用来比喻诗歌。能书
【注释】闻复:闻一多,本名李鼎,字友三,江西宜春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1925年秋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赞美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首句“西湖发挥有素”,意为西湖自古以来就有其独特的魅力。这里的“发挥”一词指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第二句“最盛唯夸乐天”,意为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是唐代白居易时期。白居易是唐朝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释】: 草蔓行将溃茂,菊英稍稍敷金。南浦愁窥去燕,海山莽苍云深。 草蔓行将溃茂,菊英稍稍敷金。指秋末草木枯萎,菊花盛开,犹如金铺满地,形容秋天景色。 南浦愁窥去燕,海山莽苍云深。指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站在湖边,看到南边的水面上一群群的燕子飞过,远处的海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赏析】: 此诗是诗人秋日闻复湖上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草蔓行将溃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特点来体会作者的感情。 湖光宛同玉镜,堤柳閟若房栊:湖水波光犹如一面明净的玉镜,堤柳密密地排布如同关闭着的门扉,“玉”、“房”两词均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 六月行人过此,未输仙客壶中。六月时节行人们经过这里,也赶不上仙人壶中之乐。“壶中”,比喻仙人居住的地方,此处借指西湖。 【答案】
注释:银河中北斗星杓横在天空,重城漏壶的鼓声传到了三声。 露鹤一声何处传来,嘎然震响空岩。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西湖夏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慨。其中,“河汉斗杓横七,重城漏鼓传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夏夜的景象,北斗星杓横斜于天际,而城市的钟鼓声也随着夜色降临,显得更加幽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与城市、白天与黑夜、声音与视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注释】:泽畔:水边。蒹葭:芦苇。萧瑟: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露华:指早晨的露水。落日:太阳落山时。珠浮:像珍珠一样闪光。抚事:抚摸事情。少陵: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多感:有很多感慨。万端:很多原因。独立:单独一个人。怀忧:担心忧愁,忧虑。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次句点题,第三句写诗人触景生情,第四句抒发感慨,尾句以景结情。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西湖清澈可以泛舟,湍急险要并不类瞿塘。 随着处所,菰蒲莲芡随处生长,栉风沐雨更添清香。 【注释】: 次韵闻复西湖夏日六言 其四——次韵,即用别人的作品来和自己的文章相互呼应,叫做“和诗”。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的一首和诗,所以称之为“次韵”。西湖,指杭州西湖;瞿塘,四川奉节县长江上的瞿塘峡。 西湖清浅可泛,湍险岂类瞿塘——西湖的水面很平静,可以乘船游玩,但是湖中的激流险滩却一点也不像瞿塘峡那样峻急
【注释】 雪解松筠振色,气回兰蕙含芳。:雪消融了,松竹的枝叶显得生气勃勃;芬芳馥郁的花香又重新弥漫在空气中。兴动剡溪吟客,梦先归鸟飞翔:兴致高昂,吟咏诗篇的游子,像乘着归巢的鸟儿一样回到了家乡。 【赏析】 “雪解松筠振色”,是说雪花融化时,松树和竹子都显得生气勃勃,焕发了青春的色彩。松树四季常青,而竹子则四季长青,它们都是冬天的使者,所以有“岁寒三友”之称。这里的“雪解”,就是雪融化了的意思。
注释: 南窗寄托着我的傲气,一榻之上,午风轻拂,悠然自得。 我懒于踏访子云陈迹,却解嘲继续书写新书。 译文: 南窗寄托着我的傲气,一榻之上,午风轻拂,悠然自得。 我懒于踏访子云陈迹,却解嘲继续书写新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夏日闲适生活的六言诗。诗人以“南窗寄傲”开篇,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午帐风来卷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夏日午后的宁静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注释】 烧空:指天空中云彩的火烧一般的颜色。 龟鱼:这里指水鸟,因水鸟游动时,水底的影子好像龟甲鱼鳞。 滋深:指水底的水草、石头和泥沙等东西被搅动得更加深厚而清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以景寓理。“烧空火云万丈”,形容云彩燃烧般的红色十分浓艳。“气焰信可流金”,意谓云彩的气焰如此旺盛,足以熔化金子。这两句描写出夏日西湖上空云彩燃烧般的景象。“嗟尔龟鱼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