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注释】 ①哑咤:即“哑哑”的异体字。②藜:一种草,可作工具或杖杆。③竹阴行:在竹林里散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佳作,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幽静闲雅的田园景色来表达自己的闲适心境和隐逸情怀,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 开头两句“睡起红芳落尽踏青青,哑咤黄鹂隔树鸣”,诗人清晨醒来,看到庭院中的红花已经凋零,只留下青青的草地;听到树上的黄鹂发出清脆的叫声,隔着树头在叫唤
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 释道潜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1. 诗人生平简介 - 释道潜,字参寥子,号参寥子,俗姓王,钱塘人。 - 师自幼出家,为大觉怀琏弟子,云门宗下五世。 - 苏轼贬岭南时,他因作诗讽刺时事得罪下狱,被勒令还俗。 2. 诗词原文 - 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 - 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 3. 注释与翻译 - 底事:何事?为何? - 东山窈窕娘:比喻美貌女子。
【解析】 本诗是诗人在友人家作客时,与友夜谈时所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首句写云遮碧瓦,寒气侵人;次句写榻上灯影,映照空庭。“故国”二句点明夜话的地点、时间以及夜话的内容。“笑谈如在梦魂中”一句,既是诗人对夜话的感受,也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我安慰。 【答案】 译文: 乌云遮住了碧瓦,寒冷侵袭着门户,室内的灯火闪烁着,夜色显得空荡荡。我怀念故土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初夏时写的,当时他正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诗就是他在这时写给远别的友人仲恭的。 第一句“欹枕船舷夜橹停”,写诗人夜晚泊船江边,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感到孤独、寂寞和凄凉。第二句“数行南去雁如绳”写诗人想象着雁阵排列整齐,就像一条绳子一样向南飞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第三句“起来欲寄相思字”写诗人从睡梦中醒来,想要写下自己的思念之情寄给远方的好友
注释: 宛转回廊:曲折连绵的走廊,形容建筑布局曲折。 漫布金:金色铺满整个地面,形容地面装饰精美。 萧条寒日堕墙阴:寒冷的阳光照射在墙上,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合抱松:合抱大的松树,表示松树的巨大。 年已深:时间已经很长,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鹤林寺的景色和氛围。首句"宛转回廊漫布金,萧条寒日堕墙阴"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建筑布局和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赞赏之情。接着
诗句输出:戏马台边驻马蹄,回廊曲院总攀跻。 译文注释:《彭门书事寄少游·其二》是宋代诗人释道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戏马台边驻足停留,回廊曲折的庭院中攀登而上的情景。同时,诗人也回忆起了曾经到访过的秦郎,并试图在旧日的尘埃中寻找他的足迹。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戏马台和回廊曲院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怀念。诗中运用了“驻马蹄”、“攀跻”等词汇
【注释】百尺黄楼:指彭门(今江苏徐州)的一座高楼。拂杳冥:形容高耸入云。峥嵘:形容山高而多姿。东州:指徐州一带。词客:诗人。浑争咏:都争相吟咏。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赋未成:指《子虚赋》、《上林赋》。 【赏析】此诗是一首寄给友人少游的诗,借写徐州的黄楼、风物,抒发了作者与朋友同怀才学,却遭排挤的不平之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政的不满
【注释】 宿乾明:借宿于乾明寺。乾明寺在今江苏南京,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其父起的陵墓。 五更风雨:指天刚破晓时。 梦断篝灯尚有光:意思是说夜深了,但灯芯还没有燃尽,灯光还在闪烁。 明日又为湖上客:意思是说明天又将远行,到湖上去作客。 船头云水正茫茫:意思是说船在水面上行,云和水都在远方飘荡,一片茫然无际的样子。 【赏析】 《宿乾明》一诗,以宿干明寺庙为题,写诗人在乾明寺中过夜的情景。首句写雨打秋风
晓出土山 绕山修竹晓参差,叶叶涂霜坠碧枝。 日脚渐高风乍起,萧萧恰似雨来时。 注释:在清晨的时候,走出山里,看到周围的竹子参差不齐,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霜打过一样,颜色已经变绿了,但是还带着一些白色的痕迹,就像是挂在树枝上的一串串绿色宝石。太阳慢慢升起,风也开始渐渐吹起来,发出“萧萧”的声音,就像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译文:在清晨的时候,走出山里,看到周围的竹子参差不齐
诗句释义:在彭门寄书给少游,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表达出彼此的相互思念。注释翻译:我思君处君思我,此语由来自谪仙。欲借野人传纸尾,待凭新雁寄辽天。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点明主题“我思君处君思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深的情感纽带。次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仿佛是天上的谪仙人所共有的情感。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通过写信和借助鸿雁来传递思念之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