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注释: 三载:三年 淹:滞留、停留 南土:南方的土地,这里指故乡 孤蓬:孤单的蓬草,这里比喻飘荡不定的旅人 断萍:断落的浮萍,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归客路:回归故里的路途 语儿亭:地名,作者家乡的一个亭子,可能是他游历归来时经过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外地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石门”是作者的故乡地名,也是他游历归来经过的地方
【注释】 江干:长江边。萧山:山名,在浙江绍兴县东南,为会稽山余脉。帆隐处:指萧山上的船影。知是萧山路:指那帆影隐没处就是去往萧山的道路。青蒙蒙:形容树色苍翠,雾气弥漫。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站在江边远眺萧山时所见的一片迷蒙景色。诗中描绘了萧山县周围的自然风光。 首句“隔江帆隐处”,点明地点和时间,即黄昏时分。第二句“知是萧山路”,点出萧山的地名,并表明作者已经看到了远处的萧山
题悔庵吊琵琶乐府 其二 清词一奏和人稀,冉冉春云凝不飞。 红粉青娥齐掩泣,情知不独为明妃。 注释:清词一奏,人们纷纷响应,但很少有人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春风轻轻吹过,却似乎有些迟疑,不愿意离去。那些美丽的女子,都默默低下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们知道,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一个人,更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一种超越了个人恩怨的深厚感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
注释:江上的景色:傍晚时,寒山被薄雾隐没,长河上弥漫着苍茫的雾气。 日暮时,暗潮与天空平齐,渺渺的西陵渡口在视线中消失不见。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以“夕气”“晦苍雾”三字描绘了江上夕阳下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江上黄昏的静谧之美。“长川晦苍雾”一句,用笔简练而生动,写出了江水在暮色中流动的情态。“日暮暗潮平”一句是描写江水在日暮时的情景,暗含着作者对时光流转
【注】储君:指唐代名将李泌。兰桨:用兰木做的桨。 注释:想叩拜供奉着李泌画像的祠堂,回船时把船系在岸边的兰草上。船儿在清波中颠簸、打转,我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长满沙粒的河岸又恢复了原样。 赏析:此诗为送别诗。诗人以送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美好祝愿。全诗意境开阔,格调清新,遣词造句朴实无华,却自然天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金陵城西袁浦口》。 公子洲: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城西,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万里依人岭外游,布帆今日发真州:意思是在遥远的岭南之地游玩,今天乘船出发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去。这里“万里”形容距离遥远,“依人”形容依附或留恋之意。 江南江北相思处,公子洲前碧杜秋: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江南、江北分别指代南方和北方,相思则表达思念之情。公子洲前碧杜秋
注释: 1. 桂水深深,渡客迟。桂水,即漓江,流经桂林,以出产美酒而著称。深水意味着水流湍急,难以渡过。 2. 苍梧西去欲何之。苍梧,即广西梧州,位于漓江东岸。西去,表示向东行进。何之,意为去哪里。 3. 不知怀刺依人日,得似垂帘读易时。 白话译文: 1. 桂水(漓江)水流湍急,渡口的船只迟迟不来。 2. 不知道在梧州(广西梧州)的时候,是依靠别人还是自给自足的日子? 3.
【注释】题周蕡墨竹:这是一首和诗,题目是作者的自题。 周蕡(fén):字子温,泉州晋江人,唐末进士,曾为谏议大夫,因事被贬,后任潮州司马。 墨竹:指画的墨竹。 【赏析】“故园新种千竿竹”,起句写自己回到家乡,看到新种的竹子长势良好,不禁喜出望外,于是想到自己的故乡。 “秋雨应添绿万丛”,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秋天的雨应该会使这些竹子长得更加茂盛,而“万”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 第二句“昨夜山楼寒梦觉
注释: 日落时分湖阴地区有三百里,天空低垂秋色覆盖千座山峰。 轻松地划船可以下到宫亭口,夜晚在深潭中倾听钟声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谪黄州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琐事的淡泊、宁静和超然的态度。 日落湖阴三百里,天低秋色万千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湖面的景象,夕阳西下映照在湖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天低秋色”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色,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秋意。
注释:落日萧萧,松树林间,寒崖幽瀑百重深。抱琴独坐此中,不再追求人间的欣赏与快乐。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幽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的“抱琴独向此中老”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清高脱俗,又展示了他的孤独与寂寞。同时,诗人也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