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注释】 花朝:指农历二月初一,也称为人日、上巳节。松醪,即酒。乡愁仗一浇:用美酒浇解乡愁。客心惊日月:形容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使心情如过境的日月般无法平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京途中,于花朝佳节时写的。 首句“好趁松醪熟”,意思是好借此美酒来解乡愁。松醪,是指用松木酿造的美酒。这里的松醪指的是家乡的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句“乡愁仗一浇”,意思是用美酒来浇解乡愁
【注释】 ①朝云:古称美女。这里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②化:死后化为烟,随风散去。 ③湮沈:埋没、沉没。 ④栖禅:佛教语,意为修行,修道。 ⑤阴外:指湖边的树林之外。 【赏析】 《朝云墓》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诗,此诗借悼念亡妻而抒发悲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和对人生易逝的感伤。 首句“朝云久已化”,用典,《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以喻夫妻恩爱
【赏析】 《送姜山上人归东莞山中》。此诗首句“方外栖迟久”,是说与世隔绝,隐居山中已经很久。“山中独往深”二句点出隐居山中的原因:一是山中幽静;二是可以避世。“孤云同此意”,意思是说像孤云一样自由自在地飘浮,与自己隐于山中的意思相同。“来去亦无心”二句的意思是说我与你一起隐居山中,来去也无心,只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逍遥自在而已。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喜爱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水乡早行图,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湖坝早行”,点明时间与地点。“湖坝”即指湖中拦水堤坝,也泛指湖泊。“湖坝早行”点出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句“蒋叶风凌乱”,描写了湖边景色的特点:风大,树叶凌乱。“蒋”是地名,这里代指江边的山岗;“风凌乱”形容树叶被风吹得杂乱无章的样子。 第三句“秧田水接连”,描写了湖边稻田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品内涵、鉴赏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然后仔细阅读每一小节,分析其表现的具体内容;最后再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作答。本诗为七绝,首句点出“阻风”二字,表明诗人是在逆水行舟时受阻于大蓼滩而停船登岸,从而展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第二句是写江流汹涌,暗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坎坷。第三句写山林空寂,无人居住,暗喻人生孤独无助
【注释】 岁暮:一年即将结束之时。墙角:墙边。绯桃:浅红色的桃。烘:映照,照耀。凌寒:经受严寒。独试:单独尝试。岁晏:年老。空:徒然。朝华:早晨的花朵。惜:爱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桃花为题,托物寓意,寄情言志。诗人借桃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的傲然之态,抒发自己虽遭贬谪而孤芳自赏的情怀。诗中的桃花,是经过严寒考验才盛开的,所以它特别鲜艳动人。诗人借物寄意,以桃花喻己,表达了自己不畏逆境
题悔庵吊琵琶乐府 其一 诗句解释 1. 一去红颜帝子家:指的是离开繁华的皇宫,回到自己的故乡。这里可能是指远离了曾经繁华的宫廷生活,返回平民生活。 2. 至今哀怨写琵琶:至今,指到现在或之后;哀怨,表示悲伤和怨恨;琵琶,一种古代弦乐器,常用于表达哀怨之情。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哀怨。 3. 龙沙二月多风雪:龙沙,可能是对某地的称呼,暗示了某种荒凉或孤寂的氛围;二月
注释: 丹霞渺何许,千嶂插晴空。 丹霞:红色的山崖。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山峰。 千嶂:形容山峰很多。 插:插入。 却望云生处,君应在此中。 却望:回头望去。 云生处:云雾缭绕的地方。 君:你。 应:应该。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丹霞山的渡口再次寄给澹公,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首句“丹霞渺何许,千嶂插晴空”,描绘了丹霞山壮丽的景象。丹霞山以其红色山崖而著名
【注释】山塘:山中的水塘。三泉亭:地名,在苏州西南。吴客:即游子,诗人自称。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记述的是诗人在江南春日里到苏州城西的三泉亭游览的情景。全诗以景起,以情结,层次清晰,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 “山塘花柳试春迟,吴客停骖正此时”。春天已至,山塘边开满了各种鲜花,柳丝依依,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停车驻足,欣赏这美好的春色。“试春迟”,是说春天虽然来了,但还嫌太迟。“山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思想倾向、艺术手法和表现的情怀等角度进行分析,逐句翻译并赏析诗句,最后总结全文。 首联:“初入粤食蚝几至委顿柬林秀才”,这一句中“食蚝”是本诗的题眼,诗人初入广东就以食蚝为乐,但因吃蚝而感到身体疲惫。“初”“几”两个词,突出了诗人初尝美食时的新鲜感,以及因为美食而产生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