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红塔 出门看青山,天际晴云合。 虬松植长涂,亭亭两红塔。 谁知百年后,竟坐市尘杂。 老僧随世机,电眸阅伏腊。 流水洗不尽,就下污流纳。 北窗稍幽虚,清风满眠榻。 注释: 1. 出门看青山,天际晴云合:走出门就能看到远处的青山,天空中的云彩晴朗洁白。 2. 虬松植长涂,亭亭两红塔:弯曲的松树生长在长长的斜坡上,两座红色的塔楼屹立在那里。 3. 谁知百年后,竟坐市尘杂:谁又能想到一百年后
惠山 胜概弃道旁,翠色空萧爽。 泉经古涧流,鸟趁枯藤上。 俗眼眩浮华,红妆围翠幌。 入山恐太深,更肯契心赏。 注释: - 胜概:美好的景观。 - 弃道旁:离开大道,来到山中。 - 翠色:绿色,形容山的景色。 - 空萧爽:空旷、凉爽。 - 泉经:经过。 - 古涧流:古代的山涧。 - 鸟趁:鸟儿飞到。 - 枯藤:枯萎的藤蔓。 - 俗眼:世俗的眼睛。 - 眩:迷乱。 - 红妆:鲜艳的红色妆容。 -
【解析】 “固穷”句:指贫贱者不羡慕富贵。“求”:追求、渴望。“富”:指富有、富贵。“亏”:亏损、不足。“尼父”句:指孔子曾对子贡说:“你三年来积了一点点钱,我估计还不到一百个钱吧。” “一稃”句:指庄稼的收获量与粮食的产量相比,虽然只有一稃(音fǔ,同“捧”,古代容量单位)粮食,但胜过了两米谷物。“稃”指谷穗。“二米”句:指粮食的产量与粮食的总量相比,虽然只有二石米的收成,但胜过了三斗粮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清、退、新凉、复、爱、暑、薄、溽、月华。 【答案】 秋来月渐清,老火犹未退。 好风送新凉,云深复昏晦。 徐思此夜满,岂不令人爱。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情况,如时代、风格、思想等。本诗写诗人在春天到访老翁家的情景。 “岁时书事其八”:每逢一年之末(岁暮),我都要向你们写信报告这一年来的事情。 “前朝到闸南,冰开春意动”:从前年冬天到现在,冰开始融化了,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闸南,即南京城南一带。 “寒风先觱发
偶得 客舍墙根草未生,市桥官柳已欣荣。 洪钧造物元无意,只是东风有世情。 注释与赏析 1. 客舍墙根草未生 - 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客舍环境,墙根处草地尚未生长出新芽,暗示着时间尚早或天气寒冷。 - 情感: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静谧感受,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沉思。 2. 市桥官柳已欣荣 - 意象:市桥官柳指的是靠近官府的柳树,已开始发芽生长,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 情感
【注解】 司马才名:指司马光。 银钩珠唾:比喻书法精妙,如银钩、珍珠落盘。 尘埃试看蛛丝壁:蜘蛛网上的尘土,指旧诗稿。 倒指于今六十年:意谓司马光在位已久,六十年为一纪,这里暗指他当政时间长。 【赏析】 这首七绝是题在司马光《诗话》后面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赞扬的语气,对司马光的诗文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全诗共四句,前两句赞美了司马光的文采;后两句则指出他的高风亮节。
静观万物各随缘,天亦何心付自然。 鸲鹆不材鹦鹉贵,岂知鸲鹆得天年。 注释: - 静观:冷静观察,细致审视。 - 万物:世间万物。 - 各随缘:各自按照自己的缘分去发展。 - 天亦何心:天空又有什么心思呢? - 付自然:交给自然。 - 鸲鹆(qú yù):一种小鸟。 - 不材:无用。 - 鹦鹉:一种鸟类。 - 贵:珍贵、高贵。 - 岂知:哪里知道,怎么会知道。 - 天年:天命,自然的寿命。
【注释】 偶书二绝:我偶然写下的两首诗。 久知凫短鹤长语:长久以来知道,飞禽不如走兽,鹤长而凫短。 谁赋花荣竹脆诗:谁能写一首赞美花儿盛开,竹子挺直的诗。 物理无穷难测识:自然界的万物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且倾美酒乐天时:暂且举起酒杯,在美好的时节里畅饮。 【赏析】 此首诗为诗人晚年之作。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对人生、世事进行了深沉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首联起句
【注释】 山川清美天下稀:句容山水清丽美好,为天下所罕见。五瑞:指古代祥瑞之物,如芝草、嘉禾、甘露、黄龙、朱鸟等五种吉祥物出现。盍纪碑:何不把这一盛事记载在碑上。言人物盛:只强调人杰地灵,不提政德。若言德政愧无之:如果只是强调政德,那就显得自己没有什么政绩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句容士人的赞词。首两句写景,以山川清丽美好来突出其难得,再以“五瑞”来赞美,最后以“盍纪碑”来鼓励。第三四两句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