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注释】 初秋:秋天的第一个季节。 暑气蒸人:热浪袭人,让人感到不适。 时吹凉雨满庭除:时而阵阵清风送来阵阵凉雨,打在庭院的落叶上。 梧桐:梧桐树,古人常以之比喻高洁的人。 秋来不待梧桐报:到了秋天,不必等待梧桐叶黄才知。 妆点前山景色疏:给前面的山峦增添了一层秋色。 疏:稀疏。 赏析: 《初秋》一诗描绘了一幅初秋景象图。诗人通过对初秋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注释: 陈家渡至上乘院:指的是从陈家渡出发,经过上乘院到达目的地。 山田叠叠之字转,稚麦森森云样生:山田层层叠叠,像“字”一样交错;麦子青青,如云一般生长。 输与农家生计定,才逢杨柳便清明:庄稼丰收后,就交给农家去经营;每当春天来到,柳树发青,天气就变得明亮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以山田、麦子为主题,形象地描述了农田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宿弥陀兴福院遇诗僧妙宁 今宵僧院借床眠,风误秋声在枕边。 起共诗人谈隽永,瀹茶新汲涧泉煎。 注释:今夜我借住在弥陀兴福院里,被风吹得好像秋声在枕边响起。起来和诗人谈论着诗文的深奥,煮上新汲的山泉水来泡茶饮用。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弥陀兴福院中与诗僧相遇的喜悦,以及夜晚与朋友共话诗文的愉悦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是一首表达友情和交流思想的佳作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凤鸣洞祈雨”为题,描绘了一幅夏日干旱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六月官河已断流,农家无水荫田畴。 - “六月官河”指的是在古代,人们常常将河流作为灌溉农田的工具,因此河流被赋予了农业的象征意义。 - “断流”意味着这个时期的河水已经干枯,无法用于灌溉农田。 - “农家”指的是农民们,他们因为缺水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
诗句释义: 当年我与妓人们游玩东山,明月白云成了我心头的事情。如今明月白云已成往事,不知棋局结束后是不是有深谋大略? 译文: 当年我在东山与妓女们游玩,明月和白云成了我心中的重要事情。如今明月白云已经成为过去,不知道棋局结束后是否有深谋远虑。 注释: 1. 当年携妓漫来游 - 当年:指过去的某一段时间。携妓:带着妓女。漫来游:随意游玩。 2. 后世蔷薇句更遒 - 后世:指现在或之后。蔷薇
注释: 九溪十八涧边游,风景萧疏接素秋。 九溪是杭州的一条河流,这里指的是诗人游玩的地方。十八涧是九溪中的一部分,诗人在这里游览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野草怕人愁有剩,尚馀翠色映双眸。 野草害怕人们的忧愁(指诗人的忧愁)而显得更加茂盛,但仍有一些绿色的颜色(指野草的翠色)映入双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溪十八涧边游览的情景。诗人通过对九溪十八涧边景色的描绘
注释: 十年前我拜谒四圣观林和靖像时,曾为朋友吟诵过这首诗; 庚辰年的中秋过后十天,我又重游孤山; 看到那梅破了几瓣,我再次提笔写下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十年前曾为林逋的诗友作《梅花》一诗,并被友人吟诵了。十年后,诗人重游孤山,见梅盛开,遂重赋前篇。首句写旧事,次句写今景,三句写新事,末句写新感。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清丽自然
诗句一: 冬深水涸未潺潺,数萼梅依翠竹间。 注释: - 冬深:冬季深重,意味着天气寒冷。 - 水涸:水干涸,形容池塘或溪流等水域已经不流动。 - 未潺潺:没有流水的声音。 - 数萼梅:几朵梅花,形容数量不多的梅花。 - 依翠竹间:在绿色竹子之间,形容梅花生长的环境幽静。 译文: 冬天深重的时候,水面已经干涸,没有流水声,只有几朵梅花在绿色的竹丛中绽放。 诗句二: 只怕花开眼界幽
【注释】 疏梅:疏枝梅。晼晚:傍晚。李:李花。韶华:美好年华,指春天。前溪、平芜: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前溪即前塘,平芜是平畴,都是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赏析】 “疏梅晼晚千年秀”,诗人在春日览古四绝中第一句写的就是这“疏梅”。梅花素以清高、孤傲著称,而疏枝梅尤具这种品格。它不像一般梅花,枝条密布,花团锦簇,而是枝稀疏,花瓣少且薄,所以给人以清雅脱俗之感。诗的首句写梅花,既写了它的外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词:璧、樽、甘、渠。重点注意“杓”“甘”“樽”的书写。 【答案】 曾携壁上鸬鹚杓,来饮灵泉一掬甘。却笑眼花前日误,竟烦舌本为渠参。译文春日览古四绝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