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侃
【注释】 (1)“山、州”:词牌名。“山字”是这首词的曲调,“州字”是这首词的韵脚。 (2)“冬深水涸未潺潺”句:冬天寒冷的时候,河水已经干涸了,还没有发出潺潺流淌的声音。“未”表示否定,“未潺潺”指没有流水声。形容梅树生长在寒冷的冬季,环境十分恶劣,但梅树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枝干挺拔,生机勃勃。 (3)“数萼梅依翠竹间”句:几朵梅花依偎在翠绿色的竹子之间。“萼”是指花萼,即花瓣包裹的花蕊部分
春日览古四绝 结庐恰恰对西亭,万物昭回自赋形。 秋晚不妨寻好处,何须送客话飘零。 注释 结庐:指隐居在山林之中的房屋或草堂。恰恰:正好,刚好。正好对西亭。西亭:古代供读书或赏景用的亭子。昭回:明亮照耀的样子。这里比喻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万物昭回自赋形:万物在阳光下生长,各自形成自己的样子,这是大自然的一种自然规律,不需要人为的赋予。 秋晚:秋天的傍晚。秋晚不妨寻好处: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词:璧、樽、甘、渠。重点注意“杓”“甘”“樽”的书写。 【答案】 曾携壁上鸬鹚杓,来饮灵泉一掬甘。却笑眼花前日误,竟烦舌本为渠参。译文春日览古四绝 (其一)
注释:凤鸣洞祈雨三绝 山路上曲折蜿蜒,需要艰难地攀登。前来谒见仙姑,只见她气度安详闲适。曾经与人间共同祈得一场大雨,从此她的姓名流传到天上。 译文:山路曲径,需要费力攀爬才能到达。来到这里,看到一位仙姑,她的气质悠闲自得。我曾经和人间一起祈雨成功,从此她的名声传遍了天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姑的形象,她不仅气质闲适,而且曾和人间一起祈雨成功,因此她的名字传遍了天庭
王梅溪题玉枕峰二绝 静处翻千偈,忙中认一身。忽看枕峰句,便作是非人。 诗句释义 “静处翻千偈”: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或思考时,能够领悟到众多的智慧和哲理,如同翻阅了千百卷经书。 “忙中认一身”: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 “忽看枕峰句”:突然之间,瞥见一句诗,仿佛是山中的清泉,让人心境为之一亮。 “便作是非人”:看到这样的诗句
诗句:花木荣枯又一年,谁知生意妙难传。 译文:花儿树木的生死更迭又是一个轮回,然而这生命的奥妙却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请看我们亭边的这几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春风的吹拂,它们依旧坚韧不拔。 关键词解释: 1. 花木荣枯:指花卉和树木在一年四季中的生长与枯萎。 2. 生意:这里指生命力、活力或生机。 3. 几度:多次,屡次。 4. 风前:风中,风吹拂的地方。 5. 细绵:柔软如绵的物质
春日览古四绝 游人拾翠踏青归,叠叠楼台映绿漪。 行到桥西多野色,吴羌山下织帘祠。 注释: 1. 游人拾翠踏青归:游人踏青归来,捡起翠绿的树叶。 2. 叠叠楼台映绿漪:一座座楼台层层叠叠,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 3. 行到桥西多野色:走到桥的西边,看到了更多的野景。 4. 吴羌山下织帘祠:在吴羌山下有一座织帘祠堂。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游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舜庙在龙山右,水来江尾难分燕,山到崖头合号龙。 见得人心尊万乘,片帆飞过亦朝东。 注释:舜庙在龙山的右侧,江水流到这里变得很窄,难以分辨是江还是燕;山到了崖头便与江合并在一起,被叫做龙。能够看出百姓的心向,即使身居万乘之位也如履薄冰;即使是一片小帆也能飞越过去,也要向东航行。赏析:本诗描写了一幅江山胜景图,表达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东关二绝 瓦屋三间水半篙,鸡豚村社寄吾豪。 早知城市同耕凿,悔不从渠泛小舠。 注释:瓦屋三间,形容简陋的房子只有三间,水半篙,表示水流过的地方只有一篙深,鸡豚村社,指村庄的田园景色,寄吾豪,寄托我的豪情壮志,早知城市同耕凿,意思是我早就知道城市里的人也是靠耕种来谋生的,悔不从渠泛小舠,意思是我后悔没有跟着船夫划小舟,泛小舠,是说划小船。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1. 观三贤石本墨妙:意思是观察三块石头,它们的本意就是墨色。 2. 字既因人传者多:意思是字既然因为人们流传下来,所以多。 3. 人能累字又如何:意思是人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遗志,又怎么能改变现状呢? 4. 谁知异世三君子:意思是谁能想到三块石头会是古代的三位君子呢? 5. 字与名同保不磨:意思是字和姓名一样,都能长久保存不磨灭。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三块古石的诗